一面是網購如火如荼,一面是糾紛不斷增長。在“買買買”的同時,如何能繞過不良商家設下的陷阱呢?
南方日報記者在廣州法院系統查找到一系列典型維權案例,希望以這些有趣又解氣的案例為指導,幫助消費者擦亮眼睛網購不上當,把“剁掉的手再接回來”。
產品信息不屬實店主被判賠償1萬
2014年“雙十一”時,住在荔灣區的江先生在淘寶網上看中了一家名為“大美女時代”網店叫賣的產品,該店宣稱所有商品貨真價實、“假一賠萬”。江先生覺得店家的這種承諾好像很真誠的樣子,於是在該店買了“蘭蔻清脂酵素”一盒,共支付65元。
收到貨後,江先生卻感覺不對勁,產品上標注的生產者是開封市康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而經查證,該公司從未生產或者授權他人生產過“蘭蔻清脂酵素”產品。
江先生認為產品所標識的廠名廠址等信息不屬實,於是將淘寶網和網店店主一起告上法庭,起訴要求退還價款並賠償1萬元。
廣州市荔灣區法院審理認為,淘寶網盡到了相關審查義務,承擔違約責任的應當是網店店主。證據顯示,涉案產品屬冒用他人廠名的假冒產品,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現原告要求被告店主黃某某退還貨款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的規定,應當予以支持。黃某某在銷售涉案產品時作出“假一賠萬”的承諾,是對自己設定的義務,使合同相對方取得相應權利,沒有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依法有效,被告應當向原告履行賠償的違約責任。現按照原告的起訴請求,即主張被告賠償1萬元的請求,法院予以支持。
床單能“美容養顔”?
系虛假廣告構成欺詐
區小姐在某網店購了一套真絲床單,銷售頁面宣傳該床單具有“滋潤肌膚,維護皮膚水分平衡,美容養顔,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皮膚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