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國政協召開十二屆五次會議記者會(全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6 17:24:47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中評社 林艶攝)
 
  陳錫文:剛才已經講到這個問題,比如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在強調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時改革的重點主要是在東北三省加上內蒙古自治區。主要是針對那裡的玉米生產。剛才講到玉米現在有供過於求的現象。通過去年一年對四省區的玉米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改革措施以後,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第一,玉米供過於求,因此通過市場定價之後,農民根據價格的指揮棒就調減了玉米的播種面積,去年整個四省區調減了2300萬的玉米播種面積,使供給和需求進一步靠近。第二,實行市場定價之後,價格合理回歸,明顯下降。降到什麼程度呢?降到基本上和國際市場進口玉米到岸完稅的價格大體相當。第三,由於價格下跌,農民會受損,但是政策中明確了,把價格和補貼分開,原來實行零出價的時候,這個價格里是含有政府對農民的補貼,現在把這部分補貼從價格里分離出來,由政府通過其他途徑再補貼給農民,這樣雖然價格下降了,但是農民的利益還受到一定的補償。從取得的三個成果來看,東北地區玉米的改革取得了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好的效果。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三農”問題的主題和主線。這就說明我們的毛病不僅僅在於玉米方面需要改革,其實很多農產品生產都存在一些不適應需求的問題,都需要進行改革。從這個角度看,提出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是調優農產品,讓所有農產品質量往優的方面走,滿足現在的新需求。第二,使得生產更加體現綠色發展的理念,不像過去那樣單純為了產量去大量地投入資源,大量地投入化肥和農藥,大家都知道,農業部門早就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藥和化肥的投入量要實現零增長。現在有些省已經實現了零增長,個別省已經開始在負增長了。這樣才可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調新。要有新的產品、新的產業把它從供給方面提供出來,讓農產品的消費市場、讓居民能夠獲得更喜歡、更適合的農產品。所以總的來講,我們當前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是在回應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國內的需求,由於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滿足國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新需求。要由需求來決定生產,而不是像過去短缺時期是供給決定需求。第二,應對國際市場的壓力。我國農業人多地少,在土地密集型產品上,和國際市場相比,成本比較高,價格比較貴。正是這樣的情況,同樣的產品,如果你比人家貴,那你生產出來可能就賣不出去,消費者和經營者會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去尋求價格更低的產品,這也就是前幾年為什麼我們的玉米不斷增產,但是進口的數量也在增加。只有通過提高農業的效益,讓我們的成本降下去,效益提起來,才能讓中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比如玉米,經過一年多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目前的玉米價格和進口價格差不多了,如果進一步向前推進,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品種都需要作出這樣的改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請問厲以寧委員,我們注意到,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也在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速是否有希望超過6.5%?

  厲以寧: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這樣一個指標,就是GDP增長6.5%左右,這是第一句話。第二句話,在實際工作中爭取要有更好的結果。根據這兩句話我們來談。我們知道,經濟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效率問題,效率有兩個基礎,效率的第一個基礎是物質技術基礎,有多少廠房、有多少設備、有多少原材料、質量如何、勞動力的質量如何,這是物質技術基礎,它是增長的保證,而且是常規的增長。但不要忘記,還有另一個基礎,效率的另一個基礎是什麼呢?就是效率的道德基礎。比如說人們有認同感,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力量。人們有風雨同舟感,這又是一個有凝聚力、有共同的危機感等等。所以道德力量調節是重要的,道德力量調節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這從歷史上已經看明的,也就是從前幾次自然災害的防護中看到的。所以在今年的增長當中,能不能有6.5%以上的增長,這個要看我們的效率基礎怎麼樣,能不能使大家都感到有新的突破,要觀察。但是有一個重要的條件,也是好消息,就是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全國上下都在為開好十九大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表明,我們2017年的成果可能會突破6.5%,也有可能使得我們在經濟中有更多的成就。謝謝大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