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任駐日代表謝長廷更受訪時明確出說出,期許未來台日關係提升到戰略夥伴關係,甚至是“命運共同體”。故民進黨的再次執政,為日本插手台海事務提供更大空間和可能。民進黨一心要親日、倚日,從此次“沖之鳥礁”的態度及處理方式上已經透露出來。筆者預想到未來幾年日台關係將可能出現實質提升,甚至可能出現“准外交關係”,民進黨親日倚日,是幾可斷定的趨勢。而此次正名“交流協會”正是實現“准外交關係”第一步。
二、正名“台灣”決非“口惠”那麼簡單
“日台交流協會”全稱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是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台灣當局“斷交”後,日本為與台灣進行交流而於同年12月由日本方面成立財團法人。其本部設於東京,在台北及高雄設有事務所。“交流協會”官方明確其有外務省及通產省的官方背景,並稱協會與日本政府密切合作,“在無外交關係的台灣處理各種實務關係之業務”。協會在台北、高雄設立事務所,主要就在當地進行日本僑民保護,發給簽證,進行經濟與文化交流以及各項調查工作。用官方網站上的話說,就是“在台灣辦理類似日本駐外使領館之業務”。
台灣方面與“交流協會”相對應的,也成立了“亞東關係協會”。這兩個所謂的民間團體實為雙方官方事務的溝通與互動平台,同時也繼續維持雙方經貿、文化交流、技術合作等實務合作。
日本對台機構“交流協會”的更名來得突然,但實際的小動作已經進行很久了。現在能夠看到的資料,可以看到更名運作以及很長時間。台灣《聯合報》消息稱,在馬英九時期,台灣當局就開始推動日本“交流協會”更名。2015年時,台灣當局外事部門向東京方面提出更名要求,提出的理由為“交流協會”既沒有標誌日本、也沒有標誌“我方”,辨識度不夠。在日本政府內部,就“交流協會”更名、調整組織功能一事也討論多時。去年,日本外務省就確定進行更名,不過當時還沒有確定新名稱。因此,馬英九時期的提議,反而在蔡英文任內得到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