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港人生活中的“變”,李秀恒表示,香港與內地社會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緊密,周圍不少年輕人都去內地求學、創業,還有越來越多香港姑娘嫁給內地小夥。
數據顯示,從2003年的2407宗,到2015年的7136宗,“港女北嫁”正成為內地與香港跨境通婚群體中一塊迅速擴大的版圖。
更有不少香港青年創業者被內地的“雙創”大潮吸引,到北京、深圳尋找創業機會。香港青年協會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約半數受訪創業者計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創業,當中三分之二以內地為目標。
香港“80後”青年岑棓琛是香港視野機器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我們決定要做森林防火機器人的時候,就決定北上進入內地。”他說,內地森林防火市場大,而且內地的創投資本也更加成熟。
貼著“歡迎使用人民幣”告示牌的“7-11”便利店、說著流利普通話的“莎莎”化妝品店服務員、各大商場收銀台的“微信”和“支付寶”支付的標牌、越來越多香港和內地合拍電影的海報……都是香港和內地交往生動的寫照。這樣的變化,日益豐富著香港的經濟和文化生活。
法治水平大幅提升 “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不變
1995年,美國《財富》雜誌封面曾以“香港之死”為題,預言回歸之後香港將不再繁榮。該文章一時間成為西方部分輿論“唱衰”香港的樣本。
如今,鮮活的事實讓曾經的預言落空了。回歸以來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保持原有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香港特區依照基本法實現高度自治。
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香港在政治穩定、政府效能、規管質量、社會法治、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標,都遠遠高於回歸之前,特別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為引人矚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從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躍升至2015年的第11位,比不少西方大國排名都要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