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人民幣國際化支付量近期遭遇到一些波動,但短期影響因素並不會改變其長遠向好的大趨勢。中國政府將在穩妥的基礎之上,不斷優化調整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方案,以保證其行穩至遠。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日前公佈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份額從9月的1.85%下降到10月的1.46%,為2014年4月以來最低水準,排名也降至第七。
2009年以來的一段時間,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較快,一度在2014年11月、2016年8月等單月居於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貨幣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人民幣。其中前四種貨幣的國際支付份額經常居於全球前四。
新華社今日報道,受訪分析人士認為,外貿增長受季節性影響放緩、發達經濟體投資市場表現較好、中國控制資本流出等因素是導致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暫時下降的主要原因。
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著力點之一是作為貿易結算貨幣。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很大程度上依靠貿易推動,貿易發展快則人民幣使用量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表示,10月份受季節性因素等影響,外貿增長出現放緩,導致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下降。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0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242萬億元人民幣,環比9月下降8.7%。
受此影響,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規模出現下滑。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9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超過3600億元,10月份則降至3186億元。
一種貨幣的使用量和與之相關的金融市場活躍度、投資前景密切相關。截至10月底,美國道瓊斯指數、標普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年初以來分別累計上漲17.2%、14.4%和22.7%。11月30日,道瓊斯指數更首次站上24000點關口。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說,目前中國股票、債券等市場相對低迷,而美國等地相應市場較為活躍,這致使國際投資者會更多進入這些市場投資,進而更多地使用美元等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