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何學前教育要“去小學化” ?
http://www.CRNTT.com   2017-12-27 17:12:00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時”,是中國古人極其重視的一個概念。它常常是與“情境”“機會”關聯在一起的,“適時而動”“順勢而為”“順天應時”這些詞語,都表達了中國人的一種時間智慧。

  年幼兒童自生命伊始就開啟了時間的進程。童年期是進化賜予人類的禮物,這是生物學家、人類學家達成的共識。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本就有著非成熟期顯著延長的特點,生物學家博金提出了充分的理由證實童年(2-7歲)是個體生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額外階段,是人類獨有的,這使得人類的兒童有足夠的時間來接受社會文化的影響而達到成熟。生物學家們也提出,對靈長類動物而言,遊戲會形成最佳的神經傳導路徑,不同類型的遊戲出現峰值的時間與大腦發展最具可塑性的時間是一致的,童年期也就是遊戲期。自然的、創造性的遊戲的剝奪,可能導致發展和行為的異常或不良。

  現代以來的多學科研究都在不斷印證著18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的呼籲:兒童具有自然發展的規律,這種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童年期有著獨立存在的價值,不能簡單地被視為是成人期的準備。這就是童年的時間性,成人社會須以敬畏、尊重的態度對待兒童的內部自然,如同對待我們的外在自然——森林、海洋、天空、大地一樣,與之建立和諧的、生態的關係,以延續和創造我們的文明。

  學前教育小學化,恰恰就是站在了童年自然時間的對立面,在兒童身心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情形下,進行超前的教學,把幼兒園教育按照小學的方式來組織。

  小學化的學前教育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以課堂集體教學的方式來進行符號化的學習:一日生活的時間高度制度化,按照上課的節奏將時間切割為平均而精確的短時段,由教師來掌控;教室空間以課桌椅為中心,面向教師排列,以便讓兒童接收教師傳遞的指令和信息,幾無玩具和探索材料,只有符號化的作業;課程以分科的形式將小學的拼音、書寫、計算、英語等知識內容“下放”到幼兒園的課堂上,進行集體統一的學習;教學採用告知、重複訓練的方法要求兒童記憶和練習。有些教育機構即便沒有採用這樣極端的小學化方式,但仍然存在教師為中心、提前教授抽象知識和訓練“規矩”的現象。

  這是一種逆時的教育。其最明顯的弊端就在於這樣的學習是低質量的,無效甚至是有害的。更為隱蔽但更為嚴重的後果,是破壞了兒童和成人之間的關係。即便一些順從、“聽話”的孩子因為能夠完成學習任務而受到讚揚和獎賞,卻未必是出於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用外在獎賞的方式去“誘惑”學習,則極其容易導致工具性、功利性的人際關係,有損於健康人格的養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