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學科布局與國家戰略的契合度不夠,能夠達到世界一流的學科更是有限”“人才培養質量不高,尤其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還很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數量不多,科研創新能力亟待提升”……在前不久召開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與會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就如何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以質量為重點的內涵發展展開討論。
扎根中國大地
在“特色”中爭創“一流”
在“雙一流”建設中,首先要釐清怎樣理解“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許多校長表示,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一直面臨“千校一面”的弊病,一些高校盲目擴張追求“大而全”,原本的特色與個性卻被遺忘在角落。
“要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絕不是重複人家已走過的路,而是要走自己的路,發揮引領作用。”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說:“中國的快速發展,給我們提出了眾多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學術問題,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這就決定了只有扎根中國大地、解決中國問題,才能真正實現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目標。只有建立在中華文化基礎上的中國大學,才會是更加兼容並包並勇於自我革新的大學。”
實現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就是要讓高校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隨著去年底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批高校“雙一流”方案的公布,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征程也定下了路線圖、任務書。方案中可以看到,打好“特色牌”,處理好“全面”與“重點”間的關係,成為各高校未來學科建設的重點。比如,中國人民大學規劃了“高原—高峰—珠峰”的學科建設目標,其中“高原”為引領相關學科發展,“高峰”為衝擊世界一流,“珠峰”為進入世界一流;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建設船海工程與科學等17個學科群,以優勢學科為主幹,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