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游擊戰帽子戰審批戰:科研人員還坐得住嗎?
http://www.CRNTT.com   2018-01-12 15:57:01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我國正快馬加鞭建設創新型國家。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1%,超過歐盟15個初創國家的平均水平2.08%。然而,與經費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科研領域尚存一系列久治不愈的怪現象。

  游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冷門前沿領域沒人敢做

  “美國在許多領域引領世界科研潮流,它先挖一個‘坑’,願者上鈎,拿錢進來,再由它分配資源。實際上就是全球為美國做實驗。論文投稿現在要求必須提交原始數據,美國控制著眾多頂級學術雜誌,因而第一時間掌握所有前沿科學發現,最先知道你在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在重大戰略方向上,美國人也不全是自己花錢,而是號召全球一起去做,讓大家覺得這是個好東西,不做就趕不上時髦,發不了論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唐宏說。

  一些科研人員吐槽,有些所謂首席科學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經常變換研究領域,這在世界創新強國不可能出現。科研工作必定有延續性,可那些包裝著多個學術“標簽”的人,在中國往往很有市場,嚴重影響科研項目經費申請的信用體系建設。

  還有一些科研人員反映,為了獲得更多科研項目經費,研究團隊扎堆追熱點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冷門前沿領域無人敢碰,基礎研究發展不平衡。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李振斐說,現在各種基金、項目資助經費導向非常鮮明,許多研究課題相似,大家都在追熱點,很多冷門前沿領域卻沒人敢做。

  “我在美國、歐洲做科研時發現,無論多冷門的領域,總有一些科學家長期在做。一旦國家需要,就能找到相關人才儲備。建議我國在基金、項目經費審批時適當考慮冷門領域,鼓勵一些科研人員從事冷門研究,保證基礎研究更平衡、更充分地開展。”李振斐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