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41歲的中國農民辛建英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但在村民們眼中,她很了不起——因為她能開“飛機”。
新華社報道,辛建英是江西省餘江縣平定鄉洪萬村人,她開的“飛機”是植保無人機,種莊稼的好幫手。這款無人機能裝下10公斤藥水,飛行一次能完成8畝多稻田的作業量。
“開‘飛機’不但眼神要好,還得手感好。輕輕一碰控制器就是十來米,一不小心就飛過了或者撞在障礙物上了。”辛建英學習了整整一個月才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飛手”。
“以前得背著藥水在水稻田里走,現在有飛機替我背,站在田埂上就能撒藥。”辛建英說,幹農活輕快多了,原先一畝地人工噴灑需要20分鐘,使用飛機才不到2分鐘。
從只會做飯帶孩子的農婦變身帥氣的“飛手”,從傳統人工耕作模式晉級到高科技耕作模式……辛建英所經歷的變化始於村里合作社購買的13架植保無人機。
辛建英告訴記者,“飛防隊”不僅解決了合作社面臨的勞動力難題,也為“飛手”們帶去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一年忙幾個月就有2萬元”。
像辛建英一樣,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民有了一個新的職業——“無人機飛手”。
在黑龍江省五常市,面對即將來臨的春播,當地農民、“無人機飛手”田春明已經做好充足準備。“下月作業季一開始,我們就能‘全副武裝’了。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糧食主產區之一,利用技術手段預防和消除作物病蟲草害是當地實現糧食豐產增收的重要環節。在掌握無人機飛行技術之前,田春明和鄉親們使用的是傳統的噴霧器,但這種作業方式效率低下,且很難實現完全噴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