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作者 汪毅夫)我曾到台灣成功大學、銘傳大學、中山大學、台南大學、長榮大學、金門大學等10餘所高校講課。有位多次旁聽的友人很快注意到,汪某“講課詼諧搞笑”。是呀,年老如我,最喜逗孩子笑,看到台灣青年開心的樣子我也開心呀!讀罷《西進尋夢——台灣青年在福建》書稿,正是晚飯時分。為書中30位台灣青年在福建創業就業的開心故事,我真想開心地浮一大白!20年前,拙著《台灣近代詩人在福建》在台灣出版。那本書寫的是《馬關條約》簽訂、偌大個中國地分兩岸,部分台灣詩人被迫西渡、流寓福建的故事。他們在福建“憑欄顧盼兼天浪,舉手招呼隔岸山”,他們的故事滿滿的全是不開心的情節和情結。《西進尋夢——台灣青年在福建》的故事卻是對“兩岸一家親”、兩岸融合發展理念和願景的證明和說明,我們從中看到台灣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也看到大陸包括福建率先同台灣同胞共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為台灣青年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當年台灣被日人侵占,“閩人尤有切膚之痛”;今日當然可以說是“閩、台親上加親”。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裡,“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黃河落天走東海”(李白)、“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三萬里河東入海”(陸游)等膾炙人口的名句,寫的是東流之水,以大陸江河多取朝東走向也。而台灣主要水脈,如島內最長的河流濁水溪、古代台灣詩人最喜歌咏的大甲溪,多取東西流向。所以清人馬子翊的《台陽雜興》之開卷開篇第一句就是“群山東聳水西流”,近人吳德功《台灣竹枝詞》有句曰:“見說台山風景異,溪潮西去不回頭”。此勢也、自然而然也。今之台灣青年西進尋夢,亦勢也、自然而然也。誰謂不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的報告裡談到了青年和夢。他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感謝《西進尋夢——台灣青年在福建》一書的策劃者、作者和出版者出色而辛勤的工作。
2018年5月27日記於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