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月背“軟著陸” “嫦娥”硬功夫
http://www.CRNTT.com   2019-01-05 13:47:53


 
  精准實現月背“盲降”

  嫦娥四號完美月背軟著陸已成為探月史上的經典。此刻,當我們回首整個軟著陸過程時,大可以帶著幾分輕鬆與愜意,然而彼時又克服了怎樣的困難呢?

  首先,地形險要、起伏不定,使軟著陸面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風險。中國科學家綜合科考價值和太陽光照射情況,為嫦娥四號精挑細選了預定著陸區,即位於月背南極艾肯特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雖然該地是相對平坦的盆地中的“坑”,但是月球背面整體上地勢高低起伏不定,盆地區域內部環境仍然複雜多樣。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來概括,嫦娥四號軟著陸就好像在崇山峻嶺的雲貴川地區著陸一樣,難度可想而知。為了以防萬一,科學家將距離馮·卡門撞擊坑不遠的克雷蒂安撞擊坑確定為備選著陸區。

  其次,通信延遲、近乎盲降,使軟著陸地面控制實際上失去了及時干預能力。對於月面軟著陸,中國航天人其實並不陌生。2013年,嫦娥三號就曾在月球虹灣地區完美實施過。但是,那次嫦娥是在月球正面的虹灣地區實施的軟著陸,地面控制系統尚且可以直接完成與其通信,進行干預指導。這次月背軟著陸,地面控制中心必須通過鵲橋中繼星與其實現數據傳輸,較長的通信時間延遲使得對於情況瞬息萬變的著陸過程進行干預指導變得無比困難,對於地面來說,嫦娥四號的落月事實上就是一場自主、自助的“盲降”。

  為降低“盲降”帶來的風險,地面測控中心可謂做足了準備。一方面盡可能通過各種渠道方式,把目標著陸區的各種參數和信息注入嫦娥四號,使其提前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給其提供最先進的軟硬件裝備。在著陸器“腿”上下功夫自然不必說了,相關團隊專門選擇了特殊鋁合金材料,設計了具有良好緩衝作用的結構,確保其落得穩、站得好。在智能化上下功夫,讓著陸器會思考、會選擇。相關團隊給著陸器裝配了測距測速敏感器,讓它睜大慧眼,自主精准判斷地形地貌,選擇最佳落腳點。

  2019年1月3日早上,驚心動魄的軟著陸過程開始了。嫦娥四號在地面指令的操控下,在近地軌道15公里處開始減速下降並調整登陸姿態。在登陸發動機作用下,嫦娥四號垂直下降。在距離月面100米處,“嫦娥”稍作停留,懸停空中,再次進行障礙物和坡度識別,選擇好理想著陸點,而後緩緩落下,穩穩立在月背之上。精准!完美!

  “玉兔”翩然而下入月宮

  完美落月消息傳遍全球,掌聲歡呼聲一片。然而,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卻沒有片刻放鬆,創造探月歷史的光輝一刻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嫦娥四號落月之後依然任重道遠。而接下來首先要完成的是巡視器也就是俗稱的月球車與著陸器分離。

  嫦娥四號探測器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即著陸器和巡視器。顧名思義,前者是用來完成軟著陸功能的,可以進行月面固定探測。後者也叫月球車,將在月面行走,開展月面巡視探測。通過嫦娥三號任務的實施,我們對兩者有了比較多的認識。在實現月面軟著陸之後,把“隱身”於著陸器的巡視器釋放到月面上,實現兩者之間的分離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