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創新制度供給 把握萬物互聯及智能化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9-02-23 08:57:32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互聯網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革命性影響不斷深化,萬物互聯和智能化成為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2017年,全球範圍內連入互聯網的設備數量達200億個左右,預計2030年將突破千億個。萬物互聯催化了數據爆炸,加上計算能力提升、機器學習算法突破,人工智能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由此帶來的企業變革和產業重構已經拉開帷幕。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馬駿、袁東明、馬源文章表示,對此,我們需超越當前僅著眼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目標,加快制度供給創新,充分把握機遇、全面應對挑戰。

  企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文章介紹,智能互聯技術改變了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結構,推動企業向智能企業方向演進,五方面特征日益顯著:

  生產方式高度智能化。企業越來越多地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改變生產或服務方式,總體上呈現出高度智能化、個性化、精准化的特點。按照與最終用戶距離的遠近,大致分為三種智能化方式:一是對企業內部生產或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二是以智能互聯產品為基礎,形成與客戶頻繁互動的生產或服務方式;三是生產融入服務平台,成為網狀產業結構的一個部分。

  服務關係長期化、多維度。智能互聯產品的出現,使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係發生重構。首先,企業可拉近與客戶的距離,企業通過互聯平台直接面向客戶,可較為容易地獲得客戶信息;其次,企業可與客戶形成深度互動,企業實時掌握產品運行情況,客戶及時反饋使用情況,共同完善和改進產品性能;第三,企業向客戶提供價值的方式發生變化,企業將不再提供單一的產品,而是更多向“產品+服務”,甚至“產品即服務”轉型;第四,企業與客戶的聯繫紐帶更加多元、緊密,智能企業提供的服務會在產品上不斷叠加,最終使產品成為服務集成或整合的載體。

  企業邊界柔性化、模糊化。企業的邊界從有界向無界、單一向跨界演進,內外部界限被打破,任何能夠與智能生態群核心平台進行對接的組織、個人和用戶,都將成為企業的一部分。隨之,企業的規模也會因企業邊界的伸縮而柔性調整,不再受自有資產、產業屬性、產能條件、人力資源等硬性條件約束,可以通過接入和整合外部資源,靈活調整產品或服務輸出能力。這一趨勢將促使企業更加聚焦核心功能、重視產業生態系統的營造。

  組織結構平台化、網絡化。企業為適應貼近用戶、柔性生產、內外協同等要求,必須充分利用互聯、智能等技術,重塑企業組織結構。主要變化有:內部組織扁平化、核心功能平台化、外部結構網狀化、業務單元微型化。

  企業創新開放化、系統化。在智能互聯和跨界融合的趨勢下,企業創新的著力點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創新形式從串型的瀑布式創新向並型的迭代式創新轉變,創新人員從在册人員創新到在册與在線雙重並進,創新組織從全球布局研發中心到以平台協同研發為主轉變。總體上將呈現三個趨勢:一是全面開放,即創新平台向所有人開放,使企業能整合包括員工、客戶、上下游企業、行業外夥伴等各種外部創新資源,實現貼近用戶、跨界集成的創新;二是系統專業,即創新平台通過吸納各環節的專業資源,形成從創意、設計到製造、銷售等整個創新流程;三是共享共贏,即參與創新的各個主體,企業、員工或用戶,通過利潤分成計劃,都可分享創新利益。

  產業向智能生態群演進

  文章分析,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等各類平台企業的湧現,產業結構也在解構和重構,顯現出從線性產業鏈到智能生態群的變革趨勢。

  基於平台的集群化。互聯網正在解構傳統的線性產業鏈,形成基於平台的生態系統。一些企業開放生產或交易系統,提供信息設施、交易結算、資源聚集、信息匯集等方面的綜合功能,提高雙邊客戶的生產經營與交易活動的效率,成為產業中的平台。平台和參與平台商業活動的各類主體,相互合作與競爭,形成網絡上的虛擬產業集群,即新的產業生態系統。相比於互聯網,智能互聯進一步擴大了企業合作和交易的地域範圍和供需匹配邊界,表現出更加強大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特征。產業重構帶來了產業結構和市場力量的重大變化,最突出的現象是整機企業的作用被空前削弱,需面對被新的平台企業所整合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