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互聯網咖啡未來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9-03-13 09:01:13


 
  2015年8月,連咖啡推出自有咖啡品牌COFFEEBOX,通過一個個“咖啡車間”,提供自提和外送服務。

  2016年4月,連咖啡宣布獲得由華策影視領投的5000萬元B輪融資。

  2017年,連咖啡勢如破竹,一口氣推出30多款飲品,包括防彈咖啡、粉紅椰子水等爆款;年底,北上廣深的100多家咖啡站點已做到規模性盈利。

  2018年3月12日,連咖啡宣布完成1.58億元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高榕資本跟投。

  然而,連咖啡在“燒完”這2.08億後,仍未在互聯網咖啡市場站穩腳跟,因為市場“大環境”變了,越來越多人想來分一杯羹。

  專注高品質咖啡的連鎖品牌——魚眼咖啡,在2017年完成品牌升級,採用互聯網模式,主打“自提+外送”,先後在上海和北京開出十多家直營門店。

  2018年年初,瑞幸入局,品牌直營門店在全國遍地開花。

  咖啡界的“老大哥”星巴克也於2018年8月與餓了麼合作,推出“專星送”,並與盒馬、淘寶、支付寶、口碑等多個業務線合作,開始布局外賣咖啡市場。

  全家、麥當勞、85°C等餐飲便利店,也紛紛加大自己的咖啡產品投入,以低價衝擊市場。去年年底,全家在上海開出了全國第一家“湃客造夢咖啡館”,並透露2019年“將緊跟全家在全國的擴張步伐,接近100%覆蓋全家門店。”

  在這場火熱的互聯網咖啡大戰中,目前來看,連咖啡似乎“掉隊”了。與市場上那些高舉高打的對手相比,連咖啡彈藥不足,也不願再“燒錢”連續虧損,它只能閉店止損。

  互聯網咖啡這條路該如何走?

  2019年,被認為是考驗互聯網咖啡能否持續的關鍵一年。這一年,互聯網咖啡該何去何從?

  在下城區屏風街經營咖啡店的吳阿飄認為,互聯網咖啡的迅速崛起,其實對整個咖啡業有激活作用,因為可以營造一種咖啡氛圍,“而當人們習慣了喝咖啡之後,會逐漸提高對咖啡品質的追求。這樣也能帶動我們實體店的收益。”

  但阿飄也提到了互聯網咖啡的“短板”,她說,互聯網咖啡通過低價賺流量,卻忽視了咖啡品質,特別是外帶的咖啡,口感很差。就拿奶咖來說,往往市民收到時奶和咖啡都已經分層了。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雷認為,互聯網咖啡主要解決的是便捷,一開始的優惠或免費只有廣告效益,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認識這個咖啡品牌。然而,燒錢補貼並不是可持續發展之計,當一切回歸平靜,選擇權還在於消費者。

  “如果消費者認可這個咖啡品牌的服務、口感、價格,也許它還能繼續向前走,反之,經營失敗也是正常的。”張雷說,就目前而言,杭州喝咖啡的消費人群基本穩定,以年輕人居多,在咖啡市場增量有限的情況下,一定要尋求新的競爭優勢。

  張雷坦言,畢竟咖啡只是一個媒介,互聯網咖啡品牌一定要針對年輕人的需求,推出更多咖啡以外的東西,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否則,等到資本不再入局,受傷更重的必然是那些更弱小的咖啡品牌,“就如共享單車行業一樣,只留下幾個巨頭。”

  張碩政是杭州市咖啡西餐行業協會秘書長,他覺得中國的咖啡市場潛力很大。他給出了一個數據:近幾年,中國咖啡市場每年以15%-20%的增長率在成長,2010年,中國人年均咖啡量才1杯不到,2018年就已經4杯了,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量還將翻番。

  而未來咖啡市場的主力,張碩政認為是以連咖啡、瑞幸等為代表的線上平價咖啡,但持續“燒錢”這種做法不可行,因為最初的賺“流量”目的也是為了盈利。想在這個市場中走得更久更遠,互聯網咖啡品牌就需要轉型。

  張碩政建議,可以參考咖啡市場較為成熟的韓國、日本等地,在各個寫字樓內設點,面向本樓的白領客群。

  “按照目前的模式,配送成本、房租是一筆較大的支出,但如果只針對本樓,就可以省去配送環節,消費者手機下單,上下電梯就可以取咖啡了。”張碩政說。

  來源: 每日商報  作者:範昱、楊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