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組裝線的上料、下料都要通過人工操作,現在通過編程,機器人能自主完成作業了。”羅巧生說。
2018年11月份,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智能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在山東濟南舉行。588名代表著我國智能製造行業最高水準的選手齊聚一堂,展開巔峰較量。
作為賽事主辦方,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在這屆技能大賽舉辦之前,全國多個城市爭相提出承辦意向,申辦城市的競爭很激烈。最終,濟南憑借自身在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中的突出表現,獲得了賽事舉辦權。
為什麼看起來很普通的一項技能大賽,各地卻有這麼高的舉辦熱情?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教育培訓部主任陳曉明一語道破:“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和競相爭奪的制高點,熟練掌握智能製造應用技術、推動產業智能轉型的各類人才,是競爭的核心要素和支撐製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資源。舉辦全國智能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是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變強的有效舉措,也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個展示平台。”
一個客觀事實是,智能製造行業作為我國製造業的重要驅動力之一,近年來與其相關的利好政策不斷出台。經濟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各地相繼推出政策舉措,加快智能製造行業對地區經濟的貢獻。比如,廣東提出,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全面進入智能化製造階段,基本建成製造強省;上海提出,將智能製造作為“上海製造”向“上海智造”轉變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力爭把上海打造成全國智能製造應用的高地、核心技術的策源地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的輸出地;江蘇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創建5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試點創建1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
濟南市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濟南市正在黃河兩岸打造1030平方公里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闊步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這次大賽也是推介濟南、展示濟南的難得契機和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