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社區老年人每年跌倒發生率為28%~35%,70歲及以上人群為32%~42%,而居住在養老院的老年人跌倒發生率則更高。以往的文章我們多次強調從居室裝修、衣鞋選擇等方面來預防跌倒,本期將介紹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工作——藥物管理。
跌倒會給老年人帶來一系列嚴重傷害甚至是死亡。2015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結果顯示,我國≥65歲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為58.03/10萬,占該年齡人群全部傷害致死原因的34.83%,是老年人首位傷害死因。此外,跌倒還會對老年人的心理產生巨大的長期影響,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會顯著降低老年人的活動能力、靈活性及獨立性。因此,預防跌倒,刻不容緩。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很多,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幾乎每位老年人都有面臨的跌倒風險因素——藥物。這也是一個可調節的風險因素,藥物的種類、劑量以及多重用藥問題均可使患者的跌倒風險增加,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藥物的管理。
很多藥物可引起患者意識、精神、視覺、步態、平衡等方面出現異常,從而容易發生跌倒。可能引起跌倒的藥物主要包括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心血管類藥物、降糖藥物等。
1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
鎮靜催眠藥
在與藥物相關的跌倒事件中,鎮靜催眠藥的影響最為明顯,尤其是苯二氮䓬類藥物。易造成跌倒的原因主要為嗜睡、暈眩、精神混亂、認知受損、運動失調及延緩反應時間。
抗抑鬱藥
抗抑鬱藥潛在有錐體外系反應、運動不能、直立性低血壓、鎮靜及抗膽碱作等不良反應,從而增加跌倒風險。其中,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的致跌倒風險儘管低於三環類抗抑鬱藥,但長期(超過半年)服用時骨折風險顯著增加,因此也需要關注跌倒風險。
抗精神病藥
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可產生錐體外系反應、遲髮型運動障礙、抗膽碱作用與認知障礙、直立性低血壓和鎮靜等不良反應,從而增加跌倒風險。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藥物引發錐體外系反應比率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