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城市“集聚效應”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9-06-12 10:01:40


過去30年,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規劃合理的城市人口規模,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集聚效應”,顯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隨著城市化推進和產業結構升級,中國城市規模在不斷增長,但中國目前城市結構不合理、城市規模普遍偏低、大城市數量不足。根據城市經濟學理論,每個城市都存在一個最優人口規模。在該最優人口規模下,集聚正效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人均福利即可支配收入最高。

  我們可以通過構建“城市人口規模合適度指數”(即實際人口/最優人口)來考察目前的中國城市人口規模過大還是過小,並且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在2010年約88%的地級城市人口規模不到最優規模的40%,此外在絕大多數城市人口不足的同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慶等5座城市的規模顯著偏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開始顯現出向規模結構合理的城市群發展的趨勢。

  在理論分析中,絕大多數城市人口不足和少數城市人口過多都會造成較大福利損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若城市能達到最優化規模,粗略估算一半以上的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提高1.2萬元或更多。這說明未來我們通過城市規模結構的調整,將會顯著提高人均收入,促進整個經濟效率提升。城市規模的調整,將得益於中國正在加快深化的要素市場改革,促進生產要素比如資本和勞動力在不同城市間合理流動。此外,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土地市場的改革,都將進一步推進中國城市化進程,幫助農業人口更順利地流入城市。未來,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也可通過發展多中心和衛星城,更合理地布局規劃、集約開發土地等,實現城市本身的最優規模。

  城市化會拉動消費,通過本地市場效應帶來貿易優勢,內需驅動力日益強勁。中國具備廣闊的國內市場,城市化進程特別是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將帶來巨大的本地消費市場。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城市化推進,農民工將成為城市化最主要的力量。2017年新生代農民工占比首次過半,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農民工主體,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50.5%。正在逐漸成為主體的新生代農民工具有強烈的城市化意願和需求。農民工的福利待遇大幅提高將促進消費支出,那時候農民工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影響才見端倪。更進一步,城市化會從生活方式上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從而提升消費率。城市的“集聚效應”會帶來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也將進一步推動消費。根據貿易理論,本地消費市場潛力的增加將會帶來貿易優勢,促進經濟的增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