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導,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國研智庫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日前在福建省晉江市舉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圍繞“深入踐行‘晉江經驗’,聚焦實業、專注主業,促進新時代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主題做書面發言。馬建堂表示,實體經濟是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和全球政治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依托,當前應採取綜合系統而又精准有效的舉措,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
馬建堂表示,實體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一國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決定因素,還是一國應對風險挑戰的基本支撐。當前,我們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推動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面臨的挑戰。
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雄厚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力推動工業化,使實體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國際地位逐步提升,製造業增加值在2000年、2006年、2010年分別超過德國、日本和美國。2018年,按現價美元計算,我國工業增加值占全球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3.9%。與此同時,我國製造業也加快了向中高端邁進的步伐。2013到2018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7%,快於工業增加值增速5.1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
一是勞動力成本上升。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報酬的提高是一種必然趨勢,加之人口老齡化,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勢頭較快。2012至2018年,我國人均GDP增長約60%,而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卻增長了約80%,高出20個百分點。
二是產業用地供給趨緊,土地價格較快上漲。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新增工礦倉儲用地12.28萬公頃,比2012年減少8.07萬公頃。2018年第四季度,我國全國重點區域和主要城市工業平均地價達到每畝55.6萬元,比2012年同期上漲24%。
三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強。經過幾十年來高強度的開發,我國資源環境已不堪重負。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高,對資源環境領域問題也愈發關注,政府對資源環境領域指標約束越來越強,客觀上會抬高發展成本。
四是關鍵和核心技術的“瓶頸”制約。目前,我國高端產業,如智能裝備、自動控制、工業協議、高端工業軟件等領域的一些“命門”仍掌握在其他國家手裡。據工信部統計,在中國130多種基礎材料中,52%依賴進口;95%的高檔數控系統、80%的設計軟件、50%的製造軟件和95%的服務軟件市場份額,由國外廠商占據。目前,儘管我國研發投入總規模已居全球第二位,但是研發投入強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對比單個創新主體的投入規模,差距更加明顯。
馬建堂指出,發展實體經濟需要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這就要求我們採取綜合系統而又精准有效的舉措,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
一要在構建公平競爭環境上下功夫。發展實體經濟需要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的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未來,我們要更加充分地調動各類所有制企業發展實體經濟的積極性,創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要實施最短負面清單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公平的准入條件;要規範市場監管,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要公正執法,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二要在優化政策上下功夫。利潤率偏低是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必須提高實體經濟利潤率。要通過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為市場主體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同時,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採取降准、降低實際利率水平、擴大直接融資、支持市場化創業投資加快發展等措施,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
三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就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通過“簡政放權”為企業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發揮作用的空間。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是不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在做好“放”的工作的同時,做好“管”和“服”的工作,做到不該管的不要管、該管的管到位、該服務的服務好。
四要在構建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上下功夫。要弘揚“聚焦實業、做精主業”的精神,“艱苦奮鬥、敢闖敢幹”的精神和“事事處處講誠信”的精神。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