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表示,隨著風險資產出現波動或巨大變化,靠譜的增值渠道越來越窄。而孟凡在經歷兩次失敗投資後,開始把目光投向銀行理財,李林總結為回歸“理性”。但不容忽視的是,伴隨著無風險利率的不斷下行,銀行理財逐漸告別了剛兌和保底,收益波動加劇。與此前相比,銀行理財收益率在下行。截止到2019年8月,剔除了結構性存款產品後,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已連續18個月下跌,8月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04%,餘額寶等寶寶類基金更是落至“2”時代。
像李林這個年齡段的朋友,雖然一些人可投資資產已有幾百萬甚至更多,但個別人投資踩雷或遭遇P2P跑路,也遭成了一時間資產大幅縮水。
而更令李林們感到焦慮的是,缺乏有效保值增值渠道,中產對於未來家庭的收入和支付的信心並不足,子女教育、醫療、養老都是難以言說的沉重。
據招商銀行(36.290, 1.18, 3.36%)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末我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規模已達190萬億元。其中可投資產在1000萬以上的高淨值人群人數和可投資產總額分別已達197萬和61萬億人民幣。
當190萬億可投資資產遇上流動性寬裕和低利率環境,手有閑置資金的中產該如何尋找財富安放之所?
錢可以去哪兒?
高女士的苦惱還在繼續,掛了幾個月的房子最終沒有賣出去,看房的人不少,但買方的出價都低於自己的心裡預期。雖然掛出的房子購置成本不足300萬,但想想近幾年的漲幅,高女士不願意在標價800萬的基礎上降價50萬甚至100萬賣出。
賣與不賣,高女士陷入糾結。夫妻兩人均是北京本地人,因為雙方父母均看好房地產行業,非常支持兩人的投資,幾度出手後,高女士家庭擁有了六套房,月供近十萬,儘管並非高薪工作,但六個“錢包”齊發力加之租金收入也能承受。但近來“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下,北京的房價出現穩中微降的狀態,當二手房價出現8個月下降後,高女士愈發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