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循序漸進探討“兩制台灣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19-11-17 00:10:45


 
  更重要的是,任何方案的提出也必須結合時下的政治氛圍,不能自外於現實政治。大陸民間社會乃至學界開始出現愈來愈多強硬主張,固然是展現對兩岸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的不耐,但是,現在正值台灣內部選舉的敏感時期,蔡政府基於競選連任的選舉需要,又早在年初就確立炒作反中氛圍的選舉基調,大肆宣揚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威脅。在外部環境上,中美貿易戰也牽動國際和區域局勢,並對兩岸帶來深刻衝擊,蔡政府一面倒地站在美國一方,也讓美國意識到打台灣牌來要挾大陸的短期政治效益,因而採取種種行動表達對蔡政府的支持,對普遍親美的台灣社會來說,美國的種種政治動作無疑會給選戰期間的民意氛圍帶來微妙影響,這從蔡英文的民調開始不斷上揚即可管窺,因此,2020年這場大選,將演變成“親美”與“親中”的對決。

  相較以往,如今的兩岸問題更加複雜敏感,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被人拿來當作選戰操作的議題,大陸雖然保持對台灣選舉的克制態度,但依然容易陷入對方設下的議題陷阱。誠然,大陸開始密集提出有關未來統一之後的種種細節安排,凸顯大陸對兩岸關係發展走向的自信,但態度上的自信,不能凌駕於實際操作的謹慎。為了避免選戰操作進一步損傷兩岸關係,對所有真正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來說,當務之急應該是如同習近平在年初講話中所言的“將心比心”,儘可能廣泛地接觸台灣民眾、傾聽台灣民意,並尋找那些能夠化解彼此分歧、推動彼此理解的議題,進行充分的探討和協商。

  面對兩岸不斷湧現的磨擦與衝突,兩岸各界更應該加強危機管控,避免敵對情緒升高導致不必要的兩岸紛爭、破壞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舉凡有利於台灣民眾福祉以及兩岸民心相通的工作,大陸也應該加大力度推動,以展現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誠意。

  大陸必須正視的現實是,台灣社會對一國兩制依然抱有很深的疑懼心理,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化解,任何統一方案都將是枉然。因此,大陸此刻的首要任務就應該是以實際行動,破除這種心理,讓台灣民眾逐步轉向傾聽大陸的主張,進而願意與大陸展開探討,唯有兩岸同胞能夠消除心防,開誠布公地針對各自關心的議題展開對話,“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具體內容才能真正有可能正式進入協商階段。

  二、動態統一模式:兩岸現狀就是一國兩制

  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正式進入協商階段之前,我們主張先探索“動態統一模式”,即確認兩岸現狀就是一國兩制。之所以要先行確立這一方案,主要目的在於破除台灣社會針對一國兩制的盲點和偏見。

  在民主多元體制下,沒有任何觀點或主張是不可碰觸的病毒,更不應該是思想的禁忌,包括“一國兩制”在內。兩岸關係是動態關係,對國民黨而言,尤其如此。習近平自今年起,開始把“一國兩制”再度端上檯面,正式取代胡錦濤時代的“兩岸和平發展”,這是兩岸關係的新常態,民進黨已選擇單邊依賴美國、深化兩岸對抗,藍營也需要面對新常態,對大陸的新思維不能選擇“逃避”。

  台灣社會的盲點,在於面對“一國兩制”主張時,輕易把定義權拱手讓給大陸,甚至做出比大陸單方面要求還要誇大、嚴苛的解釋,彷彿一旦實施一國兩制,民主自由及國家主權就消失殆盡,人民也將陷入水深火熱。這顯然不是事實,台灣不同於香港,香港沒有主權,台灣主權屬於中華民國,從來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台灣基於《中華民國憲法》追求統一,絕不意味被大陸併吞。恰恰相反,台灣大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底線,討論出台灣版的一國兩制。

  同時,以兩岸目前的憲政現狀來看,兩岸本就同屬於一個中國,差別衹在於大陸主張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主張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但無論是在何種國號和制度之下,兩岸都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地區,並且各自實施不同的憲法及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這其實也符合“一國兩制”的原意,換句話說,“現狀就是一國兩制”,衹是兩岸缺乏一份具有法理效力的協議文件,將兩岸的“一國兩制”狀態,做出清楚的界定,但這並不妨礙既定事實的客觀存在。

  大陸先前曾有不少政治人物表示,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什麼都可以談,甚至國號也可以談,但有些大陸學者在論述一國兩制時,思考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制下的一國兩制,看在台灣人民眼裡,意味著中華民國的消失與現行制度的消融,大多數人都不容易接受。不過,習近平在倡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時,強調的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換言之,對台灣而言,一國兩制不是強加的,必須在民主法制程序下進行。

  李登輝時代曾經提出國統綱領,並謀劃了統一的三階段進程,對統一的言辭之懇切,遠甚於“九二共識”中的表述,但彼時大陸卻對之大加批評。大陸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其背後就在於當時大陸還擔憂兩岸有正統之爭,因此才對“中華民國”以及台灣主導的統一進程抱持高度警惕心理。

  不過如今情勢已經大有不同,隨著大陸的快速崛起,大陸在國際社會已經可以代表全中國,對此大陸也應該有足夠的自信,而且應該將這種自信轉化成具體政策的指導原則。

  具體而言,既然兩岸正統之爭已經塵埃落定,大陸就不必執著於一個中國的表述,更不必將“中華民國”的呈現視作洪水猛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認知已經不成問題,中華民國也無意與大陸爭奪代表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和中華民國在國際事務上和解,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不會有任何傷害,對兩岸社會的相互理解及融合發展卻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美國固然是統一的障礙,但衹要台灣民眾心悅誠服選擇統一,美國就沒有任何干預的藉口。

  因此,現在的問題衹是,如何讓台灣願意接受統一。就國民黨及藍營支持者而言,一個中國不是問題,衹要有中華民國的空間,現行的政治體制不變,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不受影響,應不至於反對“現狀就是一國兩制”。對獨派來說,口口聲聲的台獨,早已證明是假議題。當號稱“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宣布參與民進黨黨內初選,宣示“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發展經濟、建設國家、造福人民,壯大台灣”,就可以瞭解,台獨不過是選舉的政治符號,多數民眾還是更關心經濟議題。

  三、及早達成政治共識,進入融合發展階段

  在確認“兩岸現狀就是一國兩制”的動態統一模式之後,兩岸各方還需在反思各自政策立場的基礎上,推進政治共識的達成,為推動兩岸融合發 展創造有利條件。

  具體而言,大陸應該對“一國兩制”在台灣受到汙名化的事實做出反思,藍營也需要自我反省。國民黨一味對民進黨的論述的妥協,或許可以暫時消解社會疑慮,但長遠來看,卻不能給兩岸問題帶來解方。更重要的是,兩岸情勢早已今非昔比,藍營就算回到過去的政策論述,已無法繼續推進兩岸交流進程。隨著中國的崛起,大陸在促統時間壓力之下,定會不斷推出各種政策,推動兩岸融合進程。藍營如果衹想依靠“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如過去一樣獲取兩岸話語權,恐怕已不現實。台灣社會高漲的“疑中”氛圍下,如果不思化解,也衹能被民意牽著鼻子走,最終讓自己陷入進退失據。

  對藍營來說,既要看到大陸追求兩岸統一的強烈主觀意願,也要看到大陸並不急於一時,衹要讓大陸相信,國民黨有追求兩岸最終統一的信念與能力,台灣仍有非常大的自主空間。有志挑戰2020年總統大位的藍營候選人,必須勇於提出具有前瞻思維的兩岸政策論述。

  尤其對韓國瑜來說,先前已帶領高雄走出全新的兩岸交流之路,證明台灣是可以在兩岸問題上找到有利於己的政策論述和互動方式。韓國瑜曾經提出“貨出去、人進來”直指核心的簡單論述,說清楚自己的兩岸政策,也得到民意的認可。說明兩岸問題絕非選舉票房毒藥,端看政治人物如何精準把握民情趨勢。

  對兩岸來說,統一不是當務之急,但化解敵意、推進融合,已刻不容緩。台灣須通過深化與大陸的往來,重新認識大陸,重新認識自己。韓國瑜去年九合一選舉掀起的“韓流”已證明,即使傳統綠營支持者,也已轉向更重視“經濟牌”。韓流崛起及賴清德的宣示在在顯示,大局對兩岸和平發展有利,這是非常清楚的。

  兩岸統一是大陸實現民族復興最後一塊拼圖,大陸認為“統一大業水到渠成”,但如果統一當天,台灣欣欣向榮、民生樂利,人民心悅誠服,台灣成為統一後大中國的寶地,而不是負擔,中國無疑將是世界最偉大的國家。

  兩岸關係看似危機四伏,但危機和轉機往往在一念之間,在民眾更歡迎“經濟牌”大趨勢下,民進黨會更務實,國民黨會更希望打好“經濟牌”,大陸處理好台灣問題的密碼就在“現狀就是一國兩制”中。衹要轉念,兩岸相互包容、互相學習對方優點,距離“一國良制”就不遠,困擾東西方世界的治理模式爭議,也就迎刃而解。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