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連續出台多個涉台法案,加強美對台政策的法律基礎。2018年,特朗普政府先後通過《台灣旅行法》和《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2019年,美國國會再次提出多個涉台法案。5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2019年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 of 2019)和《重新確認美國對台及對執行與台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2019年台灣保證法》要求美國支持台灣,敦促其增加防務支出;美國應保持對台軍售常規化等;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10月,美國參眾兩院先後通過了各自版本的《2019年台北法案》(TAIPEI Act))。該法案希望美國政府支持台灣與全世界國家強化其官方關係與非官方夥伴關係;在符合美國利益的適當情況下,對於與台灣加強或提升關係的國家,美方可考慮增進與該國在經濟、安全與外交方面的交流;對於採取重大行動傷害台灣的國家,美方可考慮減少與該國在經濟、安全與外交方面的交流。首次試圖將台灣的“外交關係”納入美國的國內法保障中。這些法案的通過將構成了美國加強對台政策作為的法律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府會”意見的高度一致。
第四,打破常規“升格”美台“外交”互動,助台擴大國際空間。2018年美國的《台灣旅行法》通過以來,美國國會多次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切實履行該法案,提高各層級的美台官員交流。2019年,雙方即以《台灣關係法》實施40周年為契機,加強雙方的“官方”交流,並相互舉辦了多場紀念活動和會議。3月,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當局共同成立所謂的“印太民主治理咨商機制”,並於9月舉行第一次會議,聲稱通過次對話機制,“讓台美持續捍衛共同價值”,共同維護印太區域秩序的安全。5月,台當局“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與美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會面,這是1979年以來雙方最高安全負責人的首次會晤。8月,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助理國務卿庫珀與台當局“駐美代表”高碩泰會面,聲稱美國致力於與台灣展開“政治軍事對話”,這是首次美方官員提到所謂“台美政治軍事對話”。10月,在連續斷交兩個“邦交國”之後,台當局舉行首屆“太平洋對話論壇”。美國大力支持該會議,並派出助理國務卿出席會議,稱“堅定支持台灣與太平洋國家的關係”,幫助台灣穩固“邦交”。美國的一系列“外交挺台”行動,在成為試圖脅迫中國大陸讓步的“籌碼”之餘,也成為蔡英文當局的所謂“外交成果”。
二、美國頻打台灣牌用意何在?
特朗普政府的對台政策作為似乎超出了“傳統做法”,其打“台灣牌”的頻率和力度明顯增加。美國之所以在此時如此高頻打“台灣牌”顯然是與其亞太戰略布局和對華政策分不開。具體考量包括:
一是配合“印太戰略”實施,將台灣問題作為與中國戰略競爭的“抓手”。從2019年美國的兩份“印太戰略”報告可以看出,美國對其“印太戰略”的實施的政策更加明晰與具體,對於台灣在其“印太戰略”中的角色也更加細化和多元。將美台的合作領域從防務拓展到公共健康、假新聞、數字經濟等領域,甚至有意將台灣納入其同盟防務體系中,將台灣問題作為與中國全面戰略競爭的“抓手”
二是配合中美貿易戰,將台灣問題視為與中國貿易談判的籌碼。特朗普執政以來,以各種理由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並實施“邊打邊談”策略。為了在貿易談判中爭取更多的籌碼,美國有意將台灣問題、甚至香港問題與中美貿易摩擦掛鈎,雖然當前中美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基本達成。但未來貿易談判中,不排除美國繼續利用台灣問題爭取更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