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對台政策重大調整與美台關係新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2-01 00:17:36


 
  二、美台軍事互動日益密切,美在台海及周邊軍事活動顯著增加

  特朗普上台後,美台軍事人員互動、軍演、軍售、軍事合作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新發展。

  首先,美台軍事交流互動合作範圍逐步擴大,領域不斷拓寬,層次不斷提升。就民進黨當局而論,2016年以來,蔡英文在發展島內軍事實力上可謂不遺餘力,迄今已連續三年增加防務預算,還承諾留出“特別費用”專門用來購買武器,加強台美防務產業合作,在美幫助下發展“國艦國造”、“潛艦國造”等強軍計畫;積極迎合美方的軍售安排,強化台美軍事訓練,並積極配合特朗普政府所謂的“太空軍”計畫。就特朗普政府而言,隨著若干個涉台、挺台法案的簽署,特別是“與台灣交往法”生效後美方進一步放寬了美台軍事高層人員的互動對話交流。事實上,多年來美台不公開的軍事互動交流非常頻繁,如今則是趨於公開化、常態化。美國方面則不斷強化美台軍事防衛合作與安全保證。2018年10月底,美主管亞太安全事務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大衛·海爾韋在首次回應蔡當局提出的所謂“整體防衛構想”(ODC)時表示,“美國防部一直協助台灣思考如何在分散環境中提高聯合作戰能力,ODC能發揮台灣優勢擊敗入侵勢力”。

  其次,美對台軍售有常態化趨勢。美對台軍售是美台軍事關係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是美台軍事合作的重要途徑,是阻礙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重大障礙。多年來美對台出售武器數量與品質非但未能按中美1982年簽署的“八一七公報”的要求逐年遞減,反而逐步升級。特朗普上台後,美官員與軍方等不斷製造海峽兩岸軍事嚴重失衡的社會輿論,要求增加對台軍售。蔡英文當局則以安全考慮與維護台美關係為由頭,不斷增加軍事預算,爭取對美軍購,蔡英文還公開提出對美採購先進潛艇與F-35先進戰機等要求。在雙方政治安全經濟等利益需求下,美對台軍售有進一步擴大與升級態勢。2018年9月24日,美國國防部宣佈對台灣出售總額3.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包括F-16等戰機的零部件和後勤支持。這是特朗普繼2018年6月首次批准總額達14.2億美元(包含“AGM-88 高速反輻射導彈”、“MK48重型魚雷”和“標準二型導彈”等多項具有進攻性能的武器)的對台軍售案以來的第二次對台軍售。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稱特朗普政府宣佈3.3億美元對台軍售案是美對台軍售常態化的開始。2018年特朗普簽署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 中的“及時回應台灣的軍購需求”條款、“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中的要求總統定期對台軍售條款均可謂對台軍售常態化的支持條款。2019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批准對台總價約5億美元的軍售,主要用於為台F-16戰鬥機飛行員提供培訓和後勤支援服務。這是美台首度公開具有軍事合作意涵的項目,也是特朗普任內第三次宣佈對台軍售案。此舉不啻向外界宣佈,美台軍事全作除了武器銷售、後勤維修及情報分享外,還涵蓋武器作用訓練及戰術交流等關鍵領域。7月8日,美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宣稱,美國已向國會提交總價約22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包括108輛M1A1T坦克,250枚第4度“毒刺”導彈及相關設備,這是特朗普上台以來第四次宣佈對台軍售案。8月20日,美國務院宣佈,已批准向台灣出售66架F-16系列戰機,總價高達80億美元。此項軍售是特朗普任內第五度對台軍售。特朗普政府執政近三年五次對台軍售總額約120億美元。

  再次,美台互邀參加軍事演習活動日益增多,並有常態化趨勢。美“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不僅提出評估“美台軍艦互泊”的可行性,而且提出邀請台灣參加美“紅旗軍演”;“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提出美國國防部長應當推動提升台灣安全的交流政策,包括適當參與台灣軍演,比如年度漢光演習,以及讓台灣適當參與美國軍演等。2018年6月,美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萊儀透露“台軍將參加美軍在所羅門群島舉行的海軍演習”,且這不是第一次,祇是“現在正式公開宣佈”。8月,美台聯合在所羅門群島舉行聯合醫療救援軍事行動。島內綠營媒體鼓吹,這標誌著“美台軍事交流升溫,甚至是重大突破”。依目前美台軍事互動形勢判斷,美台聯合軍事演習將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是美台軍事關係的又一重要突破。

  第四,美國軍事力量在台海周邊活動日益頻繁。2018年、2019年尤為突出。2018年10月,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科研船“湯普森號”第4次(此前已秘密停泊高雄3次,此次突然被曝光。)以“聯合科考補給”名義停泊高雄港。值得一提的是,這艘美海軍租借給大學的船,特意不去菲律賓而借道高雄港,且並未選擇停靠高雄左營軍港,而是停靠高雄港的9號民用碼頭,策略性地用“半軍半民”屬性模糊其軍事政治意涵,打“美台關係升級”的擦邊球以試探大陸容忍底線。2018年,美軍艦時隔11年之後再次進入台灣海峽。美航母與軍艦先後於7月、10月和11月連續三次穿越台灣海峽。其中,10月22日,美軍兩艘“宙斯盾”艦進入台灣海峽,美航母“里根號”則沿台灣東部公海北上,形成“兩面繞台、協同航行”的軍事行動姿態,顯然有意針對大陸艦機繞台行動,對台發出強烈的軍事支持訊號。2019年8月22日,美海軍科研船“沙莉萊德”號停靠基隆港碼頭補給12天。從1月到8月,美國軍艦先後七次穿越台灣海峽。8月23日這一天,美國兩艘軍艦今年第七次、2018年7月以來第十次通過台灣海峽並主動公佈照片,《中國時報》評論稱美軍操作台海議題“愈來愈直白”。

  第五,美台軍事工業合作全面展開。2017年4月,美國務院批准了向台灣地區出售潛艇技術所需的行銷許可證,這是美對台軍售技術與防務產業合作的新發展。2018年5月10日,美台聯手在高雄舉辦首屆“防務產業論壇”,美、英、德、日、巴西、印尼等共約20餘家國際軍火商赴台與會,對島內軍工企業嵌入國際軍工產業鏈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這是美台防務廠商首次在台灣公開交流,也是美台各項防務安全對話平台首次在台灣舉辦,被島內《自由時報》等綠營媒體視作“重大突破”。美台“防務產業論壇”不僅確立了軍事安全合作與商業行為相結合模式,而且確立了未來在美台輪流舉行論壇的機制化發展模式,美對台軍售逐步向美台軍事防衛產業合作方式轉變。

  三、美台積極推進區域安全合作,並取得新進展

  美國與台灣既非“邦交”關係,亦非正式的安全同盟關係,但客觀上美台之間存在“準同盟關係”。特朗普上台後,美台加快推進區域安全合作,強化所謂的“價值同盟”或“民主同盟”,美國試圖將台灣納入東亞勢力範圍與“印太戰略”體系。

  一是美台同時強調“價值同盟”,以所謂的共同民主價值作為加強雙方合作的重要意識形態或價值基礎。2018年10月,“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酈英傑表示,台灣發展為高科技經濟重鎮與成功自由民主政體,展現美台共享的許多價值,美國將持續與台灣合作,推動共享民主價值。同年11月,“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表示,美台之間有全面性持久與互惠的夥伴關係,奠基於雙方支持民主與人權的共同利益價值上。美國副總統彭斯則公開盛讚台灣是中華文化與民主的燈塔。蔡英文當局一直延續民進黨對外宣稱的台灣與美日有共同的民主價值,把共同建構價值同盟作為深化美台關係的重要價值理念基礎。

  二是美台積極推進區域安全合作。儘管特朗普摒棄奧巴馬宣導的“亞洲再平衡”戰略,重新調整區域乃至全球安全戰略,甚至一度呈現收縮態勢,但並未放棄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存在,相反為進一步遏制大陸,進一步強化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安全影響力,其中加強與台灣的區域安全合作是重要一環。可以說,台灣日漸成為美國與日、韓結成安全同盟關係後極力爭取的合作結盟對象,而且雙方實際上業已形成一種無名有實的準結盟關係。蔡英文稱,區域安全是台美夥伴關係的另一個重要面向,美國政府持續穩定通過軍購案,讓台灣有能力捍衛民主、自由市場及生活方式,是維持台海兩岸和平穩定的良好投資。蔡英文當局深盼美國等外部勢力介入兩岸關係,與台灣共同抗衡大陸,以增強台灣的安全防線。2017年12月,蔡英文在會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時表示,未來在區域安全上會和美國合作,並與美方在此區域的盟友(日本、韓國與澳大利亞等)深化合作,台灣也將加速軍事建設,跟美國持續強化雙邊軍事合作。

  三是美台雙方致力於將台灣融入“印太戰略”體系。美國主導推動“印太戰略”,企圖建構以遏制中國為主要目標的美日澳印戰略軸心。2017年11月初,特朗普在東亞之行中,宣示“印太戰略”成為美國新政府的亞太戰略,12月18日,特朗普在上任後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中國定義為“競爭者”和“修正主義國家”,在報告的“印太戰略”章節特別強調美國將依據“與台灣關係法”為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以增強台灣反遏制能力。2018年3月初,美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訪台時,將台灣稱之為“印太區域的典範”。同年6月,美國防部長馬蒂斯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將印太地區比作“美國的優先劇場”,宣稱“美國的利益與印太地區的利益密不可分”。“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則提出,“印太地區安全的關鍵就是台灣的安全。”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大衛·海爾韋在10月底召開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閉門主旨演講中,強調遵守美國在“與台灣關係法”下的義務是確保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重要關鍵,台灣一向是,也將持續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夥伴。12月底特朗普簽署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中明確要求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

  2017年12月,蔡英文首度向美表達台灣參與“印太戰略”的意願。蔡英文之外,台“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與外務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等亦多次表達對台灣融入“印太戰略”的期待。台灣《聯合報》社論以“兩岸待開新局蔡英文卻拋出印太投名狀”為題批蔡當局投美國遏制中國(大陸)所好。蔡英文稱台灣是美“印太戰略”的重要夥伴,“新南向政策”與“印太戰略”不謀而合,且台美經濟互補,“台灣願意尋求與美國可能的合作機會,跟美國一起推動區域的繁榮與發展”。2018年5月,蔡英文指示台“各部會”從“外交”、軍事、經濟、“僑務”等方面制定台參與美“印太戰略”方案。同月,台“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新設“印太科”,作為推動台灣加入“印太戰略”的專門機構。6月,“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館落成,被視作“美在‘印太戰略’構圖逐漸成形”。台涉外人士稱,“新館升級成美國在亞太具相當規模的海外館處,凸顯台灣在美東亞乃至西太平洋或者說‘印太戰略’裡成為重要節點的地位”。

  為擴大建構“印太戰略”,美國有意將台灣納入美“印太戰略”佈局,將台灣打造成對抗大陸的“橋頭堡”,蔡英文當局甘心情願充當美“以台制華”戰略馬前卒,雙方一拍即合,“印太戰略”業已成為美台區域安全合作的重要目標。8月,台“外交部”委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與美國智庫“新安全中心”及日本“笹川和平財團”合作舉辦“印太安全對話”會議,特別邀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司令部前司令史塔福、美白宮前副國安顧問薛德麗及多名美日議員和學者參會,謀求以“1.5軌”的方式逐步融入到美“印太戰略”。2019年10月7日,台美首屆“太平洋會議”在台北登場,美方由國務院亞太局主管澳新暨太平洋事務副助卿孫曉雅出席。10月16日,蔡英文在會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時表示,台美關係在今年達到幾十年來最好的狀態,未來將持續與美國以及區域內理念相近的國家緊急合作,共同為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福祉貢獻力量。

  四是美台在東海、南海問題上進行協作或合作,對抗大陸。台灣是東亞地區的一個重要戰略據點,處於東北亞到東南亞、東海到南海的關鍵地理節點上。近年來,美國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名,強勢介入東海特別是南海,旨在遏制中國(大陸)。蔡英文當局對美國介入東海、南海甚至侵犯中華民族權益之舉非但沒有任何抗議,反而持歡迎立場,積極逢迎美國宣揚維護航行自由。台灣方面不時傳出在必要時將太平鳥租借給美國的資訊。蔡英文當局一改以往立場,大規模擴建太平島基礎設施,台海軍首次在太平島附近舉行防空演習等。輿論認為,蔡英文當局企圖利用太平島討好美國。可以說,美台在東海、南海問題上漸漸發展出一種默契的合作或協作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