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能倒:數字科技的“新基建”
通常,災難的餘波,大致將循微觀民生、宏觀經濟、社會結構三個階段傳遞。歷史地看,2008年金融危機的創痕,讓失業青年和被剝奪的中產階級在2011年攜手“占領華爾街”,人群對於對經濟不平等的痛恨和對向上流動機會匱乏的恐懼在過去12年從未真正消失,這是民主黨進步主義的溫壤。類似的,2009年以茶黨為代表的右翼民粹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共和黨,也為特朗普提供了“價值支撐”,其與“進步主義”一起,成為美式民粹的兩個側面。
疫情當下,千萬級失業人口的申報以及股市大震蕩,是個人破產和經濟衰退的信號,社會結構的短期動蕩不可避免。但需要強調的是,和金融危機不同,疫情並無“原罪”,沒有隱秘的經濟源頭或利益集團可供探尋、反思,疫情只可能加劇經濟的不平等,但不會是不平等的起源。因此,此疫難以像金融危機那般,對於美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形成根本性衝擊,疫情曲線拉平後,“往日世界”將大概率延續。
如果硬要從疫情中找出“別樣紅”,大概也只有數字科技。
截至目前,國會通過了三版經濟刺激計劃,既保經濟也保民生,民主黨人對於第三輪兩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一直頗有微詞,認為法案偏袒大企業而照顧民生不夠。基於此,處於休會期的國會民主黨人,正在醞釀第四輪經濟刺激計劃,要求加大對弱勢、邊緣人群的利益分配保護,更重要的是,提出以5G、中西部高速寬帶項目為核心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歷史地看,兩黨一直有大搞基建的願望,白宮2018年、2019年曾兩次拿出基建計劃,但在“建什麼、怎麼建、錢哪兒來”三方面,兩黨分歧嚴重:民主黨偏好“清潔能源”,突出“婦女、少數族裔和老兵群體的參與”,要求“聯邦政府注資”,而共和黨和白宮力挺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關注郊區”,傾向於“州和地方政府為主出資”。
與以往“清潔能源”和“傳統能源”的針尖對麥芒不同,此番民主黨提出的“5G與寬帶”有可能獲得兩黨共識。疫情期間,絕大多數美國家庭盡享“數字紅利”,如亞馬遜緊急擴招以滿足激增的電商需求,微軟與臉書出資開啟大規模試劑盒檢測,谷歌等提供免費線上辦公、在線教學服務,但與此同時,不同家庭之間依然存在“數字鴻溝”,線上辦公、教學也對帶寬、傳輸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凡此種種,建構起“科技新基建”的基本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