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梁鴻鷹:文學創作更須堅守經典意識
http://www.CRNTT.com   2020-04-11 12:44:03


 

  以“心的搏動”刻畫人的心路和靈魂,才能對讀者心靈有所觸動。經典之所以能夠長久流傳,在於一代代讀者都能從中感受人的精神軌跡。文學呈現“物象”,更呈現“心象”,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優秀作家總是關心人的精神律動,呈現生活在人物內心的投影,刻畫人的心路和靈魂。這種刻畫,需要赤子之心,需要“將心比心”。詩人艾青說,作家的創作“是通過他的心的搏動而完成的。他不能欺瞞他的感情去寫一篇東西,他只知道根據自己的世界觀去看事物,去描寫事物,去判斷事物。在他創作的時候,就只求忠實於他的情感,因為不這樣,他的作品就成了虛偽的、沒有生命的”。不能以“心的搏動”對題材進行開掘,或忽略人的心理現實,沉溺於新奇物象的展示,終會淪為平庸事象說明書,更無法持久感動和震撼讀者的心靈。

  以獨特視角書寫普遍的、開闊的人類共同境遇,才能從“小我”走向“大我”。經典魅力在其具有充分的“內在生長性”,作家對生活有所發現,以新的視角賦予生活啟示以形象,創造新的境界。創作者通常由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小我”出發,以自己的見識、膽識和趣味為起點,向人類最先進的方向矚目,最終帶領讀者走出原先的“小我”,領略人生的多彩、世界的寬闊,體會人類命運的一體性。實現這種從“小我”到“大我”的躍升,需要創作者有創建龐大結構的能力,有雄心為人類燭照現實,激發生命,為仰望星空架起望遠鏡,貢獻獨特聲響和色彩。

  同時,創作者還應當以有強度、有信念的敘事為讀者帶來希望和力量。作家面對生活之樹,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也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以高於生活的標準提煉生活,避免“所見即所得”的狹窄淺薄。創作的經典性和生命力在於升華,優秀創作者能夠以有強度的敘事實現精神的超越,讓人們盡可能避免短視、封閉和萎靡。古人強調詩言志和興觀群怨,魯迅呼籲療救人的靈魂,都是強調文學要升華現實、激勵人生、給人以勇氣。巴金執著地敘說青春力量和信仰的光芒,謳歌理想、讚美未來,同樣是希望創作能給人帶來信心與力量。

  (作者為《文藝報》總編輯)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