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已經旅居西班牙30年的華僑張醫生的“轉場”心態則較為平靜。“在西班牙發出疫情預警前,一些華人商家已經開始採取戴口罩、消毒、櫃台處遮擋隔離等措施,可以說在防疫方面做得非常好,感染比例也比較低,面對疫情沒有太慌張的情緒。”
張醫生曾在中國的醫院工作十餘年,因此說到感染情況、治療手段等,他都能明白,“不會說完全是外行的狀態,這對我個人的心態穩定肯定是有幫助的。”
媒體“濾鏡”下的認知差異
受疫情影響,趙筱沒能如期回國,因為越來越多國家取消了與意大利的航班,其中就包括她的轉機地點阿聯酋。
“回不去了,我的心態反而靜下來了,因為現在意大利人都開始重視起來了,包括封城、戴口罩。”不過,中國的親朋好友卻開始為她擔心,“我爸媽現在都知道意大利的行政區劃了,天天盯著拉齊奧大區(羅馬所在的大區)的數字。”
趙筱的家人每天在媒體上看到的,是不斷增加的確診和死亡病例。可身在羅馬的她看到的是,街道雖然空蕩蕩,但超市食物充足,人們也開始注意防護和保持距離。她自己會對信息“斷舍離”來調節情緒:“我現在就少看疫情新聞,做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正在西班牙留學的法學博士生段煉也持類似觀點。“自媒體時代,說什麼的都有,為搏人眼球,以訛傳訛的不實消息也有很多。”他認為,這造成很多留學生家長在焦慮情緒下給在外留學的兒女帶來心理壓力,“希望媒體多報道一些留學生身邊正能量的事情,國內的一些輿論其實很能影響海外留學生的心態。”
海外“宅家”生活的愁與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