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英國向全民抗疫演變的艱難過程,也預示了退出這個以關停、限足、疏離為特征的全民抗疫政策的艱難和遲緩。基本地,它不可能象進入鎖定那樣一聲令下實現的事。可以預知的是,英國退出鎖定將與進入鎖定一樣,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風險與機會艱難評估逐步推進的過程。英國是歐盟諸國中最後一位宣布限足令的國家,可能也將是退出鎖定的最後一位。在經曆三月的教訓與經驗後,無論是死裡逃生的鮑裡斯本人還是他領導的政府團隊,謹慎、務實的特點更為突出。因為正艱難支撐的英國經濟、政府的政治命運都已經受不住疫情再次嚴重的打擊。
故我們看到的另一個事實是,當鄰國意西開始小心啟開門栓、德國也已開始以復工為目的的抗體檢測時,4月16日英國政府承受住解封的內外壓力做出了禁足令再延三周的決定。代理首相、外交大臣Dominic Raab提出的解封五條件,可稱為是群體免疫理論徹底放棄妥協、安全著陸的五條件:確保國家醫療系統能夠應對疫情;每日死亡率持續不斷下降;有可靠數據顯示感染比例已下降到可控制水平;對新冠檢測和個人防護用品供應有足夠自信滿足未來需求;有足夠自信不會導致第二次疫情高峰的出現。4月27日大病初愈重返首相府的鮑裡斯馬上發表緊急談話,嚴重呼籲人們‘保持耐心’,英國正在‘穿越高峰’‘處在與疫毒衝突的第一階段的結尾’。放鬆將會‘拋棄英國人民的一切努力和犧牲’,導致‘疫情第二次重大爆發的風險’“死亡和疾病的新潮”和“經濟災難”。對各方退出鎖定的呼聲,他謹慎強調:這將涉及‘艱難的判斷’,‘現在無法明確說明將進行多快或多慢,甚至何時進行這些更改。’但謹慎承諾將在未來數天或數周,就如何緩解鎖定,逐步開始改善經濟和社會限制,嘗試達成跨企業、產業、黨派最大可能的共識,盡可能擴大反對黨的參與”。這個談話定位了鮑裡斯政府在疫情轉折的又一關鍵時刻吸取經驗教訓後的冷靜與理性基調。
三周時間即將過去,5月7日是英國人正等待著的一個重要時間。與冠毒親自交鋒過的鮑裡斯該做出怎樣的抉擇和安排呢?!比起專家提供的科研模型推演成果,鮑裡斯更急於等待著的是能支持這個科研成果的實際數字,即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持續穩定下降的數字和正在擴大的民眾抗體檢測結果的數字。被稱為政府靈魂人物的政府首席醫療顧問克裡斯•惠蒂教授在4月27日的唐甯街通報會上稱,科學家們正在試圖評估“開放社會不同部分”將對病毒傳播的影響。部長們將面臨關於取消哪些措施的“非常困難的選擇”。
在這場全球戰疫中,最根本的勝利是整個世界的勝利。從這個角度言,沒有哪個國家的決策不影響著其它國家的利益得失!這就是我們重視和理解英國抗疫政策演變的價值。在相當長時間內,人類只能在無疫苗、無特效藥條件下,與仍未完全認知的變化莫測的冠毒,在共存中搏鬥。這正成為世衛組織、各國專家學者的共識。即使數月後期盼中的安全有效的疫苗終於參加戰鬥,能否具戰無不勝的戰力也令人存疑。愛丁堡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馬克•伍爾豪斯曾說:目前只有三種出路。第一種是疫苗;第二種是足夠的人感染後建立起群體免疫;第三種是永遠改變我們的個人行為。現在看,可能全選,才是長期戰的安全之路。待到未來安全疫苗與已形成的群體免疫防線一起戰鬥,才可能是致冠毒於完全消亡的最終勝局。
(作者馬明,旅英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