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一顆小行星將飛掠地球但無威脅
http://www.CRNTT.com   2020-04-29 11:36:35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科技日報援引美國太空網報道,大型小行星1998 OR2將於美國時間4月29日清晨飛掠地球,屆時它與地球相距630萬公里。科學家強調說,在可見宇宙超過900億光年寬的背景下,這也算“親密接觸”,但此次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零。

  1998 OR2寬2.4公里,飛掠地球時的距離不超過630萬公里,是月球與地球間平均距離(38.5萬公里)的16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經理保羅·喬達斯在“NASA科學現場”節目中說:“我們發現並追蹤了90%的近地小行星(NEA),這些小行星的寬度至少為1公里,有些小行星很大,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很小,起碼我們現在的名單上沒有。”

  不過,他和NASA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項目主管林德利·約翰遜都強調說,太空中NEA數量眾多,可能仍有一些危險的小行星尚未被發現。

  他們指出,小行星常常會彼此碰撞,也可能受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這使科學家很難模擬其長期軌道。有些小行星可能會猛烈撞擊地球,據信這也是導致地球上恐龍滅絕的原因之一。這使發現並追蹤小行星變得異常重要。人類不像恐龍那樣無助,如果我們可以提前發現危險的小行星,就能採取相應措施予以應對。

  喬達斯說,如果人類提前5—10年發現有小行星來襲,可以實施動能衝撞偏轉任務——派遣一台航天器撞擊危險小行星使其軌道偏轉;如果我們擁有的時間更長,我們可以採用非暴力的“引力拖拉機”方法,用探測器緩慢地將小行星推離地球。而如果我們沒有時間,可能採用極端暴烈的核爆炸方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