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穩投資新局:“補短板”和“擴乘數”
http://www.CRNTT.com   2020-05-12 09:59:10


 
  業內人士表示,應以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重走“地方財政加杠杆”的老路,建議提高投資的主體開放性、區域針對性和產業前瞻性,更好發揮“新基建”對整個經濟的帶動作用,早日形成實物工作量。

  一是構建財政支出新模式引導參與主體多元化。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表示,近年來,財政在充電樁等“新基建”領域的投入經驗教訓需要總結反思。“新基建”所涉及的領域均與高科技有關,市場機會大,但風險也相對較高,應該構建與“新基建”支出相匹配的財政新支出模式,市場主體參與意願強烈的領域要放寬市場准入,對參與意願不強、收益欠佳的項目可通過財政資金引導,撬動民間資本。

  沈建光認為,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難以全面推動“新基建”,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放寬市場准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投融資體系。而專項債是重要資金來源,資金方面也應向“新基建”項目傾斜。

  任澤平表示,“新基建”需要不同於傳統基建的財政、金融、產業等配套制度支撐。財政政策方面,研發支出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低稅率;金融政策方面,在低息融資、專項貸款、多層次資本市場、併購、IPO、發債等方面給予支持;產業政策方面,納入國家戰略和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投資區域、領域。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建議,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時候,財政應該搞跨期平衡,從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增強投資針對性,“新基建”要與人口流動的方向一致,把非本地戶籍的常住人口需求納入投資規劃中,重點聚焦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特別是對疫情暴露的醫療、環保等民生短板不斷補齊,同時對傳統基建進行更新換代。對人口流出地區,要避免因大規模基建造成明顯浪費。

  三是突出應用導向,新基建與配套產業需同頻共振。抗疫短板,正是投資重點。此次防疫進程中的數字化應用,順應社會需求而生,這也表明數字化“新基建”應當更多站在社會需求的角度,主動投資在短板領域,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並舉。廣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建榮表示,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其更大的功效在於帶動配套產業經濟發展,建議增強前瞻性,注重上下游配套產業鏈建設,推進成果轉化應用;支持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同時用產業經濟反哺“新基建”,實現“新基建”與產業經濟的良性互動,發揮“新基建”的“乘數效應”和“裂變”功能。

  四是“新基建”要注重數據標準化和開放共享。百度公司首席技術官王海峰認為,數據中心有傳統數據中心和新型數據中心之分,傳統數據中心是孤島式的,新型數據中心是雲化、共享式的,應推進數據的開放共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基建”要把數據標準化和開放共享作為非常重要的目標,如果沒有數據標準化的采集,數據匯聚、標注、應用等就沒有質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