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民法典“磨法師”,六十六年“磨一法”
http://www.CRNTT.com   2020-05-24 10:13:18


 
  最終,立法機關認為設立知識產權編條件還未成熟,把知識產權法作為特別法存留在民法典小區之外。

  張新寶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知識產權法律過於龐雜、修改過於頻繁,兩三年就修改一次。而民法典作為民事基本法,修改並不容易。

  除了當好小區的設計“工程師”之外,民法學者們還需要當好“泥瓦匠”。明確圍墻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修繕每個樓,如何讓小區內部格局更清晰明了?要不要蓋新樓?是不是應該模仿國外的著名小區?

  孫憲忠很早以前就注意到,民法通則這個樓已經被“掏空”了。他統計過,民法通則總共156個條文,現在仍然有效的只有10個條文左右。其餘內容已經被其他民法單行法替代,甚至其中一些過時的法律規定,不但起不了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反而有負面作用。

  孫憲忠的另外一個焦慮是民法單行法之間存在的碎片化、枝節化等不協調問題。他曾在一篇論文裡提出,不同時期制定的民法單行法,存在著立法指導思想方面的不同追求,導致現行法律集合體中固有的矛盾;單行法制定雖能自善其身、自圓其說,但欠缺從民法典角度的全面考慮,法律規範缺失和重合多點。

  北京天同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蔣勇舉例解釋了這種尷尬:“未經登記的房地產抵押合同是否有效,表面上看是合同法的問題,但是房地產作為不動產,屬於物權的範疇,所以這又是個物權法的問題;使用房地產作為抵押是一種擔保形式,所以這又涉及擔保法的問題。由於這三部法律不是同一時期制定的,其中很多規定並不完全一致,甚至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形。”

  編纂一部科學化、體系化的民法典是民法學者的共識,然而編纂過程中學者的分歧也大多源自對科學化、體系化的不同認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