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派發“消費紅包”到底有沒有用
http://www.CRNTT.com   2020-05-31 14:37:46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據新華社報道,一些發達國家都選擇了發現金,為什麼中國以發消費券為主要手段

  最近上海的“五五購物節”,就引入了很多互聯網平台參與其中。這種叠加起來的效應,肯定比只靠政府的力量更有效

  商業力量和政府力量的結合,是更可持續的,也是把這個盤子做大的方向

  戰疫進入“下半場”後,消費券成為社會熱詞,國內不少地方將此視為提振經濟的重要手段。截至今年5月上旬,全國有190多個城市發放了190億元消費券。這些券到底起沒起作用,對企業和家庭的幫扶是否足夠精准,要不要全國推廣?就此熱點話題,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林毅夫教授、沈艶教授和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請他們從各自角度作出分析評估。

  現金還是消費券

  高淵:上次採訪中,你明確提出中國要直面大概率發生的全球經濟危機。與以往的幾次重大危機相比,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究竟有何不同?

  林毅夫:過去,無論是面對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我們一般採取的對策是用基礎設施的投資來啟動需求、創造就業,維持經濟增長。

  但我認為,這次的情況有很大不同。過去的衝擊主要是外需突然下降,但國內的生產和生活並沒有受到直接影響,要應對的是怎樣增加國內的需求,彌補外需的不足。但這次疫情全球暴發,除了外需受影響外,我們採取了封城、社會隔離等措施,影響了國內的需求面和供給面,影響了城市和農村,影響了家庭和企業。

  在這種狀況下,過去應對危機的有效經驗,比如用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基礎設施的投資,特別是現在說的新基建,不僅能創造投資需求,還能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這種措施當然還要用。但問題是,這些投資從創造就業到創造需求,有一段時間差,還不足以解決當前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