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通過‘客改貨’的方式增加貨運能力,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疫情帶來的損失。”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算了一筆賬:3月份以來,貨物運價平均上漲1倍左右,完成“客改貨”包機1.1萬餘班,按照平均每班運輸貨物15噸、航距2000公里估算,增加收入約12億元,成本約為6億元。因此,不考慮固定成本,“客改貨”後航空公司增加利潤6億元左右。
24項政策預計給航司年減負100億元,全面復甦期待更系統的支持
“客改貨”雖然在疫情防控期間有效提升了貨運能力,但只是非常規的應急舉措。“與運營成熟的貨運航空公司相比,客運航空公司開展‘客改貨’,短期內仍存在劣勢。”民航局運輸司二級巡視員靳軍號分析,同樣執飛一班貨運任務,客機載貨的運營成本接近全貨機的3倍。
靳軍號認為,要引導國際航空貨運良性、可持續發展,根本上仍要依靠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航空貨運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要研究優化貨運航班時刻資源供給政策,支持加快建設現代航空物流基礎設施,研究推進機場地面保障體制改革,持續推動建設自主可控的國際航空物流體系。”
為了助力航空公司轉型,民航局已出台免征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等一攬子24項政策,預計給航空公司年減負100億元。疫情防控期間,民航局建立的貨運審批“綠色通道”,讓3月、4月全貨機加班包機爆發式增長,同比分別增加401.1%、476.4%,“客改貨”加班包機3月—6月新增1萬多班。
在政策幫扶的同時,民航業自身也積極創新,以新產品、新技術開拓新市場。
推出飛行套餐刺激客運需求。東航率先推出了“隨心飛”產品,只需花3322元就能享受在年底前“周末無限次”“國內任意飛”的購票乘機服務,產品上線後的首個周末,購買套餐的旅客兌換超過6.5萬張機票。華夏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也紛紛開售同類一定時段內無限次飛行套餐,有效激發市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