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積蓄經濟發展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0-09-19 08:41:07


立足新發展階段,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個重點就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創造新發展動能,進而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市場主體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眼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黨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經濟日報發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克力文章表示,要認識到,能否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關係著我們能不能在當前複雜形勢下戰勝困難、化解風險,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確保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我們必須通過提升改革牽引力、強化開放支撐力、加大創新驅動力,千方百計保護和穩住市場主體,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從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實基礎。

  (一)

  文章稱,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巨大衝擊,中國很多市場主體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保市場主體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成為化危為機的重要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個重點就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創造新發展動能,進而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市場主體是當之無愧的社會生產力的基本載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是穩就業的“頂梁柱”。市場主體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從供給側看,中國市場主體規模龐大,到2019年底,中國已有市場主體1.23億戶,其中企業3858萬戶,個體工商戶8261萬戶,是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通過綜合施策,把市場主體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有針對性地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就能更好地強鏈補鏈固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水平。從需求側看,企業是創造就業的主體,比如民營經濟就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只有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才能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擴大最終消費,為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促進國內大循環。總之,只有讓市場主體擁有活力,才能有效增加供給,促進消費升級,不斷釋放內需潛力,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動力。

  (二)

  文章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必須科學分析形勢、把握發展大勢,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和挑戰,把保市場主體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宏觀視野下來把握,通過多策並舉,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活力激發出來,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第一,提升改革牽引力,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良好環境。新發展格局歸根結底是靠市場主體運行的,通過提升改革牽引力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性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為市場主體輸血,更要促進市場主體自我造血。除了實施減稅降費等紓困措施和扶持政策外,尤為重要的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增強微觀經濟主體活力。另一方面,還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競爭中性原則,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尤其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給民營企業更多發展空間。

  第二,強化開放支撐力,促進市場主體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增強活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放棄國外市場,更不是封閉的內部循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擴大開放是出路,促進市場主體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增強活力是重點。要堅持擴大開放,讓一些企業尤其是外向型企業在考慮出口轉內銷的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放寬市場准入,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保障外資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讓外商和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更有信心,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增強市場主體活力。還要看到,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能為市場主體帶來更多機會,要積極引導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合作,以新姿態加入到新一輪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競爭當中,形成新的國際合作與分工。

  第三,加大創新驅動力,推動市場主體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個別國家對我技術封鎖步步升級,加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緊迫性凸顯。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關係發展全局,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要認識到,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因此,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要加強戰略聯動,推動市場主體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是瞄准科技前沿,鼓勵和引導行業優勢企業自主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二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合理確定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定位,完善產學研合作的利益機制。三是著眼數字經濟、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合作創新,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生態系統。此外,還要看到,企業家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要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良好環境推動企業家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於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從而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持續動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