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嚴控風險 互聯網存款產品“刹車”
http://www.CRNTT.com   2021-01-01 14:40:59


 
  近兩年來,多家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產品,加大攬存力度,拓寬獲客渠道。加總此前11家頭部平台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50多家,絕大部分為中小銀行。單戶存款金額大都在50萬元(含)以下。此類產品門檻低,已成為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緩解流動性壓力的主要手段,有的平台存款規模占其各項存款比重達83%。

  “無證駕駛”潛在風險引關注

  互聯網存款“熄火”背後,是監管對此類“無證駕駛”業務潛在風險的關注。

  在孫天琦看來,中小銀行吸收互聯網存款突破了傳統渠道的空間限制,從資金來源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與立足於當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存在偏差。同時,互聯網存款有意突出存款保險保障的宣傳,暗示“零風險、高收益”,以吸引儲戶。在這種“零風險”導向下,消費者傾向於簡單根據利率高低選擇產品,使得本應根據機構區位、類型、規模、風險等因素形成的利率溢價機制受到歪曲。

  數據顯示,通過平台銷售的存款產品,全部為個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為主,3年期利率最高為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互聯網存款業務鏈條中,互聯網平台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起到引流、導流作用;存款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債權債務關係為存款人與銀行。在這種模式下,互聯網平台是否涉嫌違規辦理儲蓄業務,需要金融管理部門認定。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講,互聯網平台並非監管規定的儲蓄機構,不能辦理儲蓄業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