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MCU(Microcontroller Unit)則是大腦的大腦,即ECU的大腦,它將中央處理器(CPU)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並把內存、計數器、USB、A/D轉換、UART、PLC、DMA等周邊接口,甚至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級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的組合控制。以汽車為例,一輛汽車通常有約60個ECU(電子控制單元),每個ECU分管不同的職能。作為運算大腦,MCU芯片則嵌入在ECU中,接受到信息後,MCU進行運算處理並輸出信號,從而驅動電池閥、電動機、開關等被控元件工作。
如今,以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為特征的“新四化”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主流趨勢,車規級芯片(即車用芯片)更是不可或缺,被廣泛應用於多媒體娛樂、自動泊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控制、安全氣囊、駕駛輔助、胎壓控制等多個重要系統中,尤其是在汽車智能化過程中,芯片的性能將直接影響自動駕駛系統的好壞。
既然如此重要,汽車芯片為何會如此緊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分析認為,疫情是導致此次車載芯片短缺的重要原因:疫情的持續導致投資方謹慎,而芯片行業對汽車市場的預測偏保守,對良好的市場發展趨勢預判準備不足;在5G的推動下,全球電子消費領域對芯片的需求迅速增加,並搶占了部分汽車芯片產能,且這種趨勢在2021年會進一步加劇;歐洲和東南亞一直飽受疫情影響,許多芯片供應商不得不降低產能或乾脆關停工廠,進一步導致了芯片供需的失衡。
除此之外,技術演變也是汽車芯片短缺的原因之一。目前,車用芯片大多採用8英寸晶圓製造,但全球芯片企業近些年主要將資金用在更高端的12英寸晶圓的布局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8英寸晶圓的產能擴展,且短期不可逆。
更加嚴峻的是,此次芯片的短缺或許不能在短時間內改善,因為汽車芯片是定制產品,一顆完整的芯片製造流程包括芯片設計、晶圓代工以及封裝測試等多個步驟,而受限於產能,部分芯片交易周期均在數月以上。因此,業界普遍認為,汽車市場的缺“芯”將會常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