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現在是在北京買房的好時機,這個時候準備一筆3.85%的長期貸款是極好的。”
這種低息貸款,其實是經營貸。它本是用於扶持實體經濟的優惠型金融產品,卻在“助貸機構”和大V口中成了買公司“借殼”、獲取經營貸用於買房的低成本“捷徑”。
在本市房地產調控政策沒有出現鬆動的情況下,經營貸資金進入二手房尤其是學區房市場,引發局部區域價格波動。而這背後,則暗藏一條“大V吹漲——‘助貸機構’收取註冊公司代辦經營貸等費用——中介成交收中介費”的利益鏈。
誘餌
房貸“繞個彎”能省幾十萬
“為了不讓他用經營貸買房,家裡吵得雞飛狗跳。”提起前幾個月的光景,市民小呂直呼“傷不起”。
去年底,小呂的家人手拿300萬現金,卻看上一套600萬元的二手房。一家“助貸機構”業務員說,花少許服務費就能申請低息經營貸買房,月還款額比房租還低,相當於“白撿的便宜”。
這“便宜”怎麼來的?去年以來,為了扶持實體經濟,很多銀行都推出了低息經營貸等產品,其以中小企業主或個體工商戶為服務對象,借款人可以通過房產抵押等方式獲得貸款投入經營。和房貸相比,其利率低1%左右,且不占用房貸名額。
“繞個彎就能省幾十萬利息呢。”小呂家人像被催了眠,一心想走經營貸補房款缺口,“網上到處都在說經營貸可以買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