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慶國出席全國兩會 |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 徐夢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賈慶國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深入分析了中美關係的現狀與未來,對兩國改善關係提出建議,並對中美關係在科技領域、經貿領域的動向做出預判,以及展望了未來中美在涉疆、涉港、涉台、涉南海等問題上可能的角力情況。
賈慶國分析認為,特朗普在執政期間的一些做法給中美關係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也為現在改善中美關係製造了很大的障礙。接下來,中美雙方應該加強在民間層面上的溝通和二軌對話,認真地重新審視自己的利益,當務之急是找出雙方有重大共同利益且合作相對容易取得成果的問題上開始合作,通過成功的合作重建互信,通過重建互信拓展未來的合作空間。
賈慶國認為,從到現在為止拜登團隊的說法和做法看,拜登談的中美戰略競爭更多地是良性競爭。和中國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服務於他們的國內政策。
賈慶國指出,在高科技和經貿問題上,中美都不應該推動所謂高科技“脫鈎”,而是應該致力於建構某種戰略性高科技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國未來最佳的選擇不是要不要在技術上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問題,應該致力於在科技研發領域或生產鏈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環節做到極致,讓別人沒法超越。
對於美國加強與盟國關係,我們不要光關注美國和盟國會給中國施加更大壓力,也要認識到這也會對美國採取過激的對華政策構成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人權問題上,我們需要學會平衡客觀地把中國的故事講好,既不要回避問題,也不能淡化成績,這樣世界才願意了解我們。
未來在中美關係中,台灣問題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降溫。在南海問題上,中美短期內可能還是會有摩擦和衝突,但中長期來看,中美也可能會找出管理這個問題的共識和辦法。
賈慶國還提到,無論是中美關係還是中歐關係,未來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關各方是否能夠超越意識形態障礙,更多聚焦合作的利益上。在意識形態問題上,我們需要強調與西方國家不同的地方,也需要承認共同的地方,萬萬不要把自己說成異類國家。
以下為專訪內容:
中評社:中美關係亟待改善。在您看來,目前,中美雙方對改善兩國關係分別持什麼態度?
賈慶國:中方始終希望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美國是中國國內改革發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如果中美關係能夠改善或至少能夠穩定的話,那麼中國就有可能更好更快地實現自己的目標。當然,中國國內也有部分人相信修昔底德陷阱說,認為沒有希望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
美方的情況比較複雜。一方面,美國國內政治氣氛在對華政策上還是比較負面和情緒化。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對中國的看法極度惡化,總統大選期間甚至出現了執政黨候選人批評在野黨候選人對中國太軟的情況,面對政治壓力,拜登在競選期間也發表了一些對中國強硬的看法和承諾,這對他上台後的對華政策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拜登團隊也意識到,美國如果想維護自身利益和讓美國重新振興,在很多問題上需要和中國合作。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總統拜登、國務卿布林肯還是其他人,在談到對華政策時都強調要在一些問題上採取對中國更加強硬的態度,但同時又說要和中國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地方加強合作,這既反映出他們政治上的考慮,也折射出美國現實利益的需求。
如果認真分析的話,中美之間需要合作的地方有很多。在雙邊層面上,中美貿易不只是對中國有利,美國也非常受益。美國公司之所以買這麼多中國商品是不是因為它們特別喜歡中國,而是因為中國的商品確實是物美價廉,美國在中國的企業絕大多數也是盈利的。
在地區和全球層面上,中美在很多問題上也擁有共同的利益。比如在朝核問題上,中美兩國都希望朝鮮放棄發展核武器,都反對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在伊核問題上也是這樣,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全球性的大國,它們的利益遍布全世界,不管哪裡出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戰爭,都會嚴重損害它們的利益,所以它們都需要維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擴散機制,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在維護公海航行自由方面,中美也有共同利益。兩國都是貿易大國,公海航行自由直接關係到它們的經濟發展。作為超級大國,中美兩國都希望公海越大越好,而不是越小越好。最近一些年來,美國指責中國限制公海航行自由,這是毫無道理的。事實上,中國向來是支持公海航行自由的,這是中國的利益所在。中美之間在公海航行自由問題上唯一的矛盾是,中國認為公海航行自由不應成為美國派軍機和軍艦在靠近中國沿海地區的公海海域從事監聽活動的借口。是特朗普政府把這個矛盾擴大化了,把它說成是中美反對公海航行自由。
在全球治理問題上,如在氣候、反恐、非法移民、打擊國際犯罪、共同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等很多問題上,雙方也有重要的共同利益。
所以,如果雙方都把處理兩國關係的焦點放在維護共同利益上,中美將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但很遺憾,至少在拜登上台的前期,出於國內政治的考慮,美國政府還會強調對中國強硬,以及兩國之間的分歧和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