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駱沙鳴委員:建議加快健全普法責任制
http://www.CRNTT.com   2021-03-10 10:48:02


2020年12月1日,濱湖人民法庭的法官向學生們展示法徽,介紹其由來及背後的故事。新華社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從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泉州市科協主席駱沙鳴提交了題為《夯實公民法治素養 助力法治中國建設》的大會發言。

  駱沙鳴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強調到2025年,要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領域制度規範更加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在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進程中和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要進一步提升我國公民法治素養,真正使法律為公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築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蓄法治之勢。在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尤應以人為本,加快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同時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的制度保障。法國思想家盧梭指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公民法治素養是一個國家發展潛力的硬核,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軟實力。

  駱沙鳴指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法治素養強調公民對憲法權威的認同與接受,有利於維護國家團結和政治穩定。公民法治素養主要著眼於對於公共權力的監督、防範和影響,防止公共權力的濫用,進而保護自身權利和自由,其不僅要求公民遵守法律制度,還要求公民接受公平、正義、人權等法治價值的約束和指引。調研發現,目前我國法治文化傳統挖掘不夠、法治社會心理薄弱、法治宣傳教育實效性不強、法律制度體系不健全。為此,建議:

  一、將公民法治素養相關研究課題列入我國社會科學類研究資助項目。深入研究傳統文化背景下,公民的法治素養培育生成、實踐途徑和發展規律,使每位公民都具備良好的法治能力和心態,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保持行為的自覺和自治。法治素養應包含心態傾向維度、價值維度、情感維度和行為維度。法治素養培育涉及法學、社會學、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等多學科領域,各高校社工和家政類等學科也應加強相關課程設置和法治素養培育。

  二、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加大我國法治建設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公民法治素養評估指標體系。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發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