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研究結果顯示,人血清白蛋白藥物遞送納米系統可顯著提高治療藥物的入腦效率和腦內滯留能力。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顯示,該納米藥物可改善神經元形態學改變,挽救記憶障礙,減緩疾病的發病進程。
長期以來,當大腦因疾病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時,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通過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方式把藥物送達所需的腦組織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4月10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納米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常津教授團隊另辟蹊徑,將納米顆粒藥物從鼻腔滴入,為藥物繞開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找到了一條“捷徑”。目前,該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
血腦屏障是守護大腦的“銅墻鐵壁”
通常治療腦部疾病的藥物需要口服或靜脈注射,而血腦屏障是這些藥物進入大腦抵達病灶的必經之路。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生物途徑,並開發了針對這些途徑的分子制劑。然而,其臨床進展卻極其緩慢,部分原因就是由於藥物穿過血腦屏障時所面臨的挑戰。
血腦屏障到底是什麼“銅墻鐵壁”,讓藥物分子如此難以逾越?
“通俗來講,血腦屏障就是大腦的‘大門’。”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薛雪介紹,血腦屏障是人類重要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它由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和脈絡叢構成,僅允許特定類型的分子從血液進入大腦神經元和其他周圍細胞,可以阻止多種有害物質進入腦組織。大腦作為人體的“機密重地”,掌控著人體的多項重要功能,血腦屏障能夠阻擋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保護腦組織的安全。但這也意味著,它同時阻止了大多數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肽、蛋白質以及基因藥物等進入大腦,嚴重限制了神經中樞系統疾病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