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元儲備占比下降,各國央行用腳投票
http://www.CRNTT.com   2021-05-20 08:49:11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每季度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報告,從2016年至2020年,儘管美元儲備規模在增加,但美元儲備份額不斷下降,從65.36%降至59.02%,四年間降幅達到10%。美元霸主地位不斷削弱,降至25年來最低水平,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持續實行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應對疫情不力。

  中國網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文章分析,首先,美國經濟增長動力減弱,支撐美元的經濟基礎發生動搖。美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科技,科技進步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70%,但是美國經濟結構失衡,金融脫實就虛對包括科技在內的其他行業產生了強大的擠出效應,加上金融危機增加了政府債務,加劇種族矛盾和貧富分化,增加了美國的系統性風險,打擊了國際社會對美元的長期信心。

  其次,美聯儲實施無限量化寬鬆政策,降低了美元資產競爭力。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和支持特朗普大選,美聯儲實行無限量化貨幣寬鬆政策,大幅放寬購買債券的條件,實施直達企業和個人的信貸政策,向市場投放“天量”美元,資金規模甚至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美元泛濫,不僅讓美元利率一路走低,十年期國債利率一度跌至1%,投資收益大幅下降,還導致美元指數下降,美元資產縮水風險進一步增加。這就意味著,投資美國國債的綜合收益有可能是負數。在這種情況下,理性的投資者必然會拋棄美元,選擇其他貨幣。各國央行也不例外,這就是美元儲備份額不斷下降的重要原因。

  再次,美國應對疫情不力,經濟增長不確定性較大。特朗普時期的疫情應對措施不及時、不科學,導致疫情迅速蔓延,衝擊了產業鏈、供應鏈。儘管拜登政府採取了多種管制措施,特別是大範圍推動疫苗接種,為經濟恢復創造了良好條件,但是,美印之間人員往來較多,隨著印度疫情惡化,美國再度暴發疫情的風險較大。美國拜登政府已經出台了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政府負債規模創歷史新高,如果再度暴發疫情,政府負債就會進一步增加。借債是要還的,一旦美國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政府收入和償債能力,就會打擊投資和消費,不利於經濟發展。如果依靠美聯儲印鈔票來購買國債,導致財政貨幣化,就會加劇美元投放和貶值風險,危及美元信用,進一步降低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競爭力。

  最後,美元儲備下降是國際儲備多元化的產物,還需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全球外匯儲備規模從2016年底的90.29億美元增至2020年四季度的2675.2億美元,實現了連續八個季度的增長。由於人民幣資產具有安全性、開放性與便利性優勢,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但也應該清醒認識到,人民幣使用範圍有限,還沒有形成網絡效應,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遠不及中國的貿易地位和經濟地位,還需要在“十四五”期間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使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實現新的突破,邁上新的台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