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廣大發展中國家用上打得起的疫苗
獲得世衛組織的認證,是中國疫苗真正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關鍵一步。但能夠真正惠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解決疫苗的成本問題。
“我們經常說質量源於設計,其實成本也是源於設計的。”袁瑗在6月2日的研討會上介紹了PATH與印度血清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一款疫苗,初期調研確定這款疫苗未來的目標市場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這些非洲國家的代表表示,“如果你們研發出一種好用的疫苗,結果我們買不起,那還不如沒有這種疫苗,心裡還好受一些。”因此,考慮到這些國家的可負擔性,袁瑗指出,先定了目標價格,再去做研發,這是最理想的疫苗開發方式。
袁瑗同時也指出,疫苗的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固定成本、折舊成本及研發費用的攤銷,但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邊際成本也會降低,因此大規模生產十分重要,這也是疫苗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低成本並非意味著低技術,相反,高技術含量才能讓疫苗生產真正達到高產能、成本可控,從而實現疫苗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與可負擔性。中國康希諾公司正在研發的鼻噴霧式/吸入型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康希諾公司董事長兼CEO宇學峰6月2日表示,鼻噴式疫苗的給藥量僅有一劑注射疫苗的五分之一,若研發成功,疫苗產能和可負擔性都會大大提高。
與此同時,中國疫苗企業也在與其他國家一同合作建廠,實現疫苗生產本土化,進一步提高產能。目前,國藥、科興、康希諾等中國企業已經與阿聯酋、埃及、巴基斯坦等國簽署本地化生產合作協議。
“我們怎麼能保證產品真正成為全球的公共產品?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的原液已經輸送到了墨西哥、巴基斯坦,最近也在向馬來西亞做技術輸出。”宇學峰表示,當地的罐裝產能技術力量,可以讓疫苗企業的產能在全球的供應盡快提升。
“希望能夠借著新冠疫苗,中國能有更多的企業以這樣一種低成本的方式去供應發展中國家,因為對他們來說,可負擔性的重要性在可及性之前。”袁瑗表示,“只有買得起,人們才能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