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破解高校教師評價“老大難”
http://www.CRNTT.com   2021-06-04 11:12:11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不得將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績效工資分配、獎勵掛鈎。”“依據實際貢獻合理確定人才薪酬,不得將人才稱號與物質利益簡單掛鈎。”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教師評價改革提出了要求。半年多來,成效如何?

  近日,全國政協舉行“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多元分類評價體系”提案辦理協商會,進一步凝聚共識,推動改革落地生效。

  今年全國兩會,民盟中央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多元分類評價體系的提案》。民盟中央啟真智庫專家委員會成員林成華介紹,2016年以來,清華大學等11所高校出台或更新了高校教師評價改革文件,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民盟中央在調研中發現,當前高校教師績效評價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

  這些問題包括:崗位分類評價制度缺乏統一標準,教師績效評價仍以“科研工分制”為主導。各高校以人才“帽子”、海外學歷等為導向的分類激勵機制設置差異較大,不同身份間的待遇過度差異化,“帽子”競爭激烈。大多數高校對教師實行2-4年的短周期科研績效考核制度,部分高校甚至一年一次,頻繁考評加劇了浮躁氛圍。

  據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支樹平介紹,這件提案被定為全國政協今年76件重點提案之一。教師評價事關教育大局,是多年“老大難”問題,政協委員連年建言。如何制定評價標準,如何改革評價方式,如何避免破而不立或改革走樣,需要教育系統的智慧、魄力、勇氣,也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我們認為這個提案分量非常重。”在提案辦理協商會上,承辦單位代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偉說,提案質量很高,符合目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狀況,提出的建議也很有針對性。教育部將認真研究,與政協委員共同推動。有些問題還“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繼續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指出,當初為鼓勵教師上課,發放課時費;為提高科研能力,發放論文獎勵。如今,發表一篇論文,可以獎勵數萬元;得了人才稱號,有相應薪酬標準;獲得重大課題,又有相應獎勵。“利益越滾越集中,有時候形成了利益的固化。”他說,大學的評價有點“企業化”傾向,成了“計件工資”。企業有企業的精神,大學應有大學的精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