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沈而忱攝) |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 沈而忱 梁帆)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日前在香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協辦的第二屆和平發展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郭偉峰指出,“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前所未見的兩岸融合發展大計,必然深遠地影響國家完全統一的進程。
郭偉峰表示,要讀懂“十四五規劃”關於兩岸關係的論述,必須深入了解兩大時代背景。一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大背景,二是國家發展機遇的時代大背景。習近平在2020年11月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該規劃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他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習近平運用了3個十五年的發展思維。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三個階段,第一個十五年,是民族復興的起步階段,第二個十五年,是民族復興的擴展階段,第三個十五年,是民族復興的完成階段。也就是要在45年之內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郭偉峰在演講中分析了“十四五規劃”中的和平發展與融合發展的關係。他說:兩岸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的國家統一理論原創,是對台思想的創新,也是對台政策的創新。融合發展的概念與和平發展的概念有繼承與發展的內涵。兩者之間應該是互相包容,互相推動的關係,但是,融合發展在和平發展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如下三點:和平發展貫穿整個階段,融合發展是這個階段的新階段。為什麼呢?因為和平發展是在和平統一之前主要助力於推動兩岸關係的變化,融合發展則是重在立足和平發展基礎上,向更加接近兩岸最終統一的方向挺進;和平發展是紅利形成,融合發展是紅利共享;和平發展有待於兩岸的共同互動,融合發展則是以大陸為主動的。和平統一不能構建在坐等時機的基礎上。掌握主動權,是大陸必須的選擇。而融合發展的主動權之力量,就此彰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