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右)在倫敦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相互致意(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6月11日發表題為《“全球化英國”的謎題》的文章,作者系湯姆·麥克塔格,文章稱,英國的外交政策近年來變得過於“隨意”,暴露出一種對於英國競爭力、全球影響力和所謂“民主政體”安全性的根深蒂固的自滿情緒。全文摘編如下:
根深蒂固的自滿情緒
在鮑里斯·約翰遜準備本周末接待喬·拜登和七國集團(G7)其他西方國家領導人之際,英國似乎已恢復了它的某種老模樣。經過多年的停滯、蕭條及分裂,英國可以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是帶領全球走出這場疫情的大國領導者。在去年應對災難性新冠疫情期間,英國的分裂達到了巔峰。
然而,與到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參加為期三天的峰會的其他國家相比,英國迄今為止是其中最脆弱的國家。簡單地說,其他G7成員國都不像英國那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可能走向解體,因為蘇格蘭可能脫離英國,而這會導致英國解體。另外,正如在北愛爾蘭的情況,英國圍繞在自己疆域內設立貿易邊界的問題,面臨著發生暴力爭端的可能;也或者,面對一場幾乎整個統治階層都反對的外交和經濟革命帶來的後果。
面對這種局面,英國政府——就像美國政府一樣——希望重新確立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幫助回應國內的批評者。多虧國際峰會的安排,約翰遜才有機會這麼做,英國不僅主辦這次G7峰會,還將於11月在格拉斯哥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總而言之,約翰遜想向國內外對他持懷疑態度的人發出的信息是直截了當的,那就是:英國回來了。
在約翰遜的領導下,這一願景使英國在國際舞台上行動更迅速、更靈活,將重點從歐洲轉向亞洲,將精力投入到臨時結成的聯盟中,以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