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強化創新型人力資本的引領支撐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1-06-25 08:30:54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科技強國必須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在快速邁進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大力提升創新型人力資本水平,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國家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一)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王博雅執筆文章表示,人力資本是體現在人身上的資本,表現為蘊含於人身上的各種生產知識、勞動與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質的存量總和。而創新型人力資本是個人擁有的發現、引入、創造、開發以及整合有價值的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的素養和能力,它以創新型人才為載體,是創新成敗的關鍵因素,也是最為稀缺的高端生產要素。一方面,創新型人力資本作為經濟增長中最具活力的要素,隨著投入增加不僅不會帶來邊際報酬遞減,還會實現要素邊際報酬長期遞增,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另一方面,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加強需求側管理中,創新型人力資本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經濟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重要源泉。創新型人力資本生產部門既是供給側生產部門,又是一些產品和服務的最終消費部門,在為社會提供創新型人力資本、增加勞動者收入的同時,也會刺激相關產業的需求升級,拉動公共產品供應和居民消費增加。把提升創新型人力資本作為供需兩端的共同著力點叠加發力,能夠暢通相關產業鏈循環、改善價值鏈,有利於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要看到,眼下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而創新型人力資本的規模和質量深刻影響著大國博弈的結果。哪個國家擁有一流創新型人力資本,哪個國家就能獲得更多的關鍵性科技創新成果和長期競爭優勢,相反,創新型人力資本短缺,國家發展戰略的支撐力度勢必從根本上受到削弱。進一步看,建設現代化國家,必須擁有一批領先世界的重大核心科技成就作為戰略支撐,而“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我們要充分發揮創新型人力資本的引領作用,堅持自主創新、持續創新,疏通“卡脖子”的堵點,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牢牢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同時,現代化建設的形勢也要求我們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通過提升創新型人力資本,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使創新型人力資本規模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匹配,築牢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人才根基。

  目前,中國創新型人力資本呈現出加速積累的良好態勢,教育公平和質量有較大提升,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創新型人力資本的提升受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制約,使得中國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際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從投入上看,中國高等教育生均投入和基礎研究投入相對薄弱;從培養上看,在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和環節,創新教育都長期存在一些缺失;從流動上看,創新型人力資本的流動還不十分順暢,中國對國際創新型人才的吸引力依然較弱;從儲備上看,中國創新型人力資本整體還存在較大缺口,高級別創新型人力資本的儲備規模相對較小,且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缺陷;等等。這一系列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中國創新型人力資本的提升,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