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規模印鈔導致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加劇了國內財富分配失衡。(大公報) |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大公報報道,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分析說,今年以來,在新冠疫苗和疫情的“賽跑”中,疫苗占了上風,全球疫情的拐點在1月份出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開始複甦的背景下,美國政府依然出台了規模巨大的財政貨幣刺激政策,此舉提升了市場的通脹預期。經濟複甦與政策放水的組合,助長了全球投資者的風險追逐情緒,年內美股、大宗商品、比特幣等風險資產的價格都不斷創出歷史新高。
然而,當前市場的最大擔心在於,通貨膨脹預期和現實通脹率的上升是否會推動美國長期利率顯著攀升,最後使得風險資產價格顯著回調?筆者認為,對美國長期利率短期內上升空間的判斷,與對本次新冠疫情的界定直接相關。本次疫情究竟是次貸危機之後世界經濟長期性停滯格局面臨的一個小擾動呢?還是一種足以扭轉長期性停滯的催化劑?本文將試圖分析這一問題。
全球經濟“三低兩高”
“三低”是指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兩高”是指高政府債務、高收入財產分配失衡。五者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彼此之間存在相互強化機制。由此構成了一個“陷阱”,一旦世界經濟跌入這一陷阱,在正常情況下很難走出來。事實上,“三低兩高”現象也是長期性停滯的同義詞。要成功走出長期性停滯格局,或者需要一個很強的外部衝擊,或者需要主要大國之間的通力合作。新冠疫情的爆發恐怕並不能幫助全球經濟走出長期性停滯格局。
(1)低增長。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到本世紀初,世界經濟增速總體來看不斷下降。世界經濟增速只是在2000年到2010年期間有一次反彈,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融入全球化與IT革命的爆發。但最近十年來,全球經濟增速再度下滑,核心原因包括全球技術進步速度的放緩、全球投資中無形資產投資的占比上升、人口老齡化及經濟全球化減速。
(2)低通脹。用GDP平減指數刻畫的通脹水平來看,在迄今為止的五十年內,全球通脹率總體上不斷下行。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IT革命導致全球範圍內供給能夠更及時更充分地滿足需求、中國等新興市場大國深度融入全球化等,另一方面也存在真實的通貨膨脹壓力被低估的可能,衡量通脹的指標可能需要重新設定。
(3)低利率。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一度跌至史上最低的0.5%。目前不僅一些發達經濟體的隔夜拆解利率持續為負,而且全球發達國家10年期國債收益率都處於極低水平。全球負利率格局不斷強化,這一局面將給許多長期投資者的經營帶來巨大挑戰,因為負利率格局將會顯著降低上述機構資產端的收益率。
(4)高政府債務。2019年底,全球發達國家政府債務已經達到歷史上相對高點。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這些國家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又將普遍上升了10到2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截至2020年底,全球發達國家政府債務基本上達到了歷史峰值,這一水平與大蕭條之後二戰之前的發達國家政府債務水平非常相似。眾所周知,在二戰之後,全球發達國家政府債務水平顯著下降,但導致發達國家政府去杠杆的最重要因素是戰後全球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而當下和平時代,全球發達國家去杠杆的路徑將是什麼樣的呢?是有序協調的還是無序動蕩的?答案不得而知。
(5)高收入財產分配失衡。為什麼要將收入和財產分開表達呢?因為二者之間的趨勢未必一致。例如,在去年,一方面美國政府給中低收入家庭直接發錢,此舉導致美國國內的收入分配失衡短期內有所緩解,另一方面,大規模印鈔導致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加劇了財富分配失衡。事實上,當前美國國內財產分配失衡程度,也達到了歷史性峰值,與大蕭條之後二戰之前的狀況非常類似。的確,在二戰之後,美國的財富分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二戰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當下全球財富分配再平衡之路會走向何方呢?答案依然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