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春新:從創新環境看香港創科產業如何破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7-07 09:43:55


 
  一是明確創科產業的發展目標。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的總目標,無疑是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全力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在這一總目標下,應立足香港所長和國家所需,訂立更具體的產業發展目標。除了過去政府鼓勵發展的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四大領域外,未來還應考慮如下兩大重點:(1)香港在生物醫學、神經科學、基因組學、疫苗技術、幹細胞技術、中醫藥、人工智慧、計算科學與資訊技術、智慧城市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端,在發展物聯網、大資料分析雲計算、資訊和風險管理、網路保安等方面也有較大優勢,未來可立足自身所長,支持相關產業發展;(2)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壯大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AI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香港也應加以配合,選定適合香港發展的產業,制定發展目標並加以推動,爭取早日取得突破。

  二是制定創科產業的發展規劃。為了更好地達致上述發展目標,政府應當吸收世界各地的成功經驗,制定香港創科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確立發展重點、發展策略、推進政策和配套措施,作為香港向創新型經濟轉型的行動綱領,團結帶領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並定期檢討和修訂,確保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與此同時,還可制定一些本港需要重點鼓勵發展的創科產業的具體規劃,如生物科技發展規劃、中醫藥發展規劃等,爭取逐個破局。過去美國在晶片產業發展過程中,先後制定實施了多個發展計劃,如主攻IC製造工藝與設備的Sematech計劃、“資訊公路計劃"(NII)以及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NI)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些可供香港參考。

  三是深化創科產業的區域合作。由於香港是一個小型經濟體,加上上述提到的一些創新要素並不完全具備,需要借助區域合作來補短板。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化與大灣區合作。從總體方向看,未來大灣區創科合作應立足於互補短板,一方面以香港全球頂尖的基礎研究能力去補大灣區基礎研究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以大灣區高超的產品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去補香港的短板,全力協助香港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在具體操作層面,如果我們把創科產業發展的全過程,細分為基礎研究(P1)、應用研究(P2)、開發研究(P3)、產品開發(P4)、產品生產(P5)和市場銷售(P6)等六個環節,那麼,未來P1-P3應主要留在香港進行,P4以大灣區合作為主,P5主要放在珠三角,P6則由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共擔(香港以對外營銷為主,大灣區其他城市以對內營銷為主),形成合理分工及協同效應。香港應通過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以促進這一大灣區科創合作模式的形成。若能獲得成功,大灣區就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趕上或超越美國矽穀。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矽穀和深圳等著名科創中心都已經樹立起自己的創新城市形象,深圳更是從上到下不遺餘力地突出自己“創新之都”的定位,這對調動國內外資源打造創科產業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香港應在塑造創新城市形象方面下功夫,不斷增強創科產業發展的軟實力。

  作者為中銀(香港)香港經濟與政策處主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