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敲響全球能源危機警鐘
http://www.CRNTT.com   2021-10-09 08:12:15


 
  與煤炭、石油相比,天然氣開發相對容易,儲量較大,一直以來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能源之一。今年卻一反常態,天然氣價格在夏季大幅攀升,主要原因仍是供不應求。在供應方面,2020年全球共產出約3.8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較2019年下降3.3%。除了卡塔爾正在推進大規模天然氣出口項目擴建,全球幾乎沒有新的LNG出口項目獲批。在過去幾年,全球LNG供應量每年都會增加3000萬噸至4000萬噸,而2020年至2021年只增加了1000萬噸左右,出現供給缺口。在需求方面,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幾年天然氣需求還會持續增長,到2024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量可能增至4.3萬億立方米,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增量相當於全球總增量的43%。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俄羅斯對亞洲地區主要國家的天然氣出口增長了19%。

  問題還在於,天然氣是歐洲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嚴重依賴俄羅斯供應。這種依賴性在價格高企時就成了多數國家的大問題,畢竟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關乎選票,也關乎政治家的個人前途。

  一些歐洲議會議員早早就跳出來,指責俄羅斯故意減少輸氣,是價格上漲的幕後推手。對於“甩鍋”俄羅斯一點不奇怪。甚至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人也警告俄國人不要“操縱”價格。美國能源部長公開說,我們希望所有人都關注通過囤積或未能提供足夠供應來操縱天然氣價格的問題。國際能源署也在呼籲俄羅斯增加天然氣出口以幫助應對危機,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取暖做準備。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通過烏克蘭的天然氣流量減少,是莫斯科試圖迫使德國盡早批准啟動北溪二號。預計該管道認證需要4個月的時間。

  國際能源署認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能源供應問題可能將廣泛和長期存在,特別是在各種突發事故導致供應鏈受損以及應對氣候變化而削減化石燃料投資的背景下。相對的,能源自足或供應穩定的國家將擁有很大優勢。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美國工業能源消費者協會要求能源部限制液化天然氣的出口,目的就是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保護美國國內化肥工業、食品行業和其他產業的能源供應。

  最大的問題是,歐洲電價飈升是與一系列一次性事件相關的暫時現象,還是隨著歐盟經歷能源轉型而出現更深層次問題的跡象?現實情況是,可再生能源還無法填補能源需求的空白。截至2020年,歐洲可再生能源產生了歐盟38%的電力,有史以來首次超過化石燃料,成為歐洲的主要電力來源。但是,即使在最有利的氣候條件下,風能和太陽能也無法產生足夠的電力來滿足全年100%的需求。

  經濟學中有句老話,如果你想要的東西稀缺,你就徵稅。多年來歐盟通過引入碳稅來抑制天然氣的生產。電力危機也許正是歐洲為能源“綠色化”付出的代價。

  正如歐盟主要智庫Bruegel的一項研究表明,歐盟的能源供需平衡取決於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和逐步引入綠色能源的速度,而過程不會太平靜。歐洲推動更綠色能源的做法是正確的,但不能把車放在馬前。從中短期看,在用於存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電池開發出來之前,歐盟國家將或多或少繼續面臨能源危機。

  有意思的是,最近召開的世界天然氣技術會議上,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卡塔爾和歐佩克負責人均表示,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是市場對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反應,在急於將化石燃料留在地下的過程中,情緒已經超越了事實。專家們也認為,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仍然需要對石油和天然氣部門進行可預測的投資,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能源需求。

  上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造成了全球經濟高通脹低增長的可怕後果。在當前世界經濟從疫情中逐漸復甦,市場需求緩慢回升,而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依然寬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背景下,任何能源市場的劇烈動蕩都可能引發全球性能源危機,必須妥善應對,確保能源供應安全、有效和穩定。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翁東輝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