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
http://www.CRNTT.com   2021-11-29 14:49:17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據人民日報發文,前不久,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憑借精准調控化學反應的創新成果,獲得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包信和認為,這源於團隊勇於做原創工作的信念,日積月累實現了從“0到1”的重大突破。想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至關重要。

  創新從來都充滿荊棘,原始創新的難度更大。面對研究探索的不確定性,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奮勇攀登。中科院院士趙忠賢,四十年如一日,挑戰高溫超導體難題,最終發現鐵基高溫超導體,贏得國際聲譽;“九章”量子計算機研制團隊,只做“跳起來才够得著的研究”,錨定學術前沿,取得同行矚目的突破。

  回顧科技發展歷程,那些留下鮮明足跡的科學家,都在原創研究上有所成就。避難就易、做跟蹤式的研究,或許能較快做出“成績”,但從更長的時間尺度上看,卻得不償失。一位物理學家曾致力於某領域的研究,因沒有突破便轉換了領域,在新課題上獲得新發現,有人稱贊他懂得應變。但愛因斯坦并不這麼認為,他表示:“我尊重這種人,但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他們拿出一塊木板來,尋找最薄的地方,然後在容易鑽透的地方拼命鑽許多孔。”無論是完善學科布局、強化基礎研究能力,還是提升科技含量、鍛造產業國際競爭力,需要保持足够的創新耐心與定力。有潛力的科研人員倘若把最好的時光花在缺乏挑戰的工作上,不僅是人生的遺憾,也是資源的浪費。

  科技創新,應該有探索“無人區”的勇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道路,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打好科研“地基”,提升自主創新水平,不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才能逐步在全球競爭中占據優勢,從根本上避免被“卡脖子”。

  新中國成立後,科研人員在一窮二白的艱苦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探索,在“兩彈一星”、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研究上披荊斬棘;近年來,又在量子信息、幹細胞、腦科學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實踐證明,只要堅定創新自信,踏實攻關,就能够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不斷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突破,站上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nextpage>

  勇闖“無人區”,困難多、風險大,離不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在經費使用、人才評價等領域推陳出新,科研人員潛心科研的條件越來越好。改革未有窮期,難點仍需突破,相關部門和地方要繼續啃硬骨頭,充分激發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的活力。

  科學研究沒有平坦的大道,砥礪自立自強之志,錘煉獨創獨有之能,勇攀科技高峰,中國必將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