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區域協作幫扶:推動共同富裕的創新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22-01-02 06:40:56


區域協作幫扶是在中國特定的政治和制度框架下孕育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先發展起來地區幫助扶持欠發達地區、縮小區域差異的創新實踐。
  中評社北京1月2日電/區域協作幫扶,泛指在政府組織下中國不同發展水平地區之間開展的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協作和對口支援。全國性的區域協作幫扶,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部協作幫扶(此前稱為東西部協作扶貧)、援藏、援疆等,省內開展的區域協作幫扶比較著名的有浙江、福建的山海協作幫扶,蘇南與蘇北的協作幫扶,廣東珠三角地區對粵北、粵西地區的幫扶等。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文章介紹,中國較大規模的區域協作幫扶,始於40多年前開展的援藏。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開始,東西部協作扶貧,成為了全國重要和主要的社會扶貧形式。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將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地位提升到“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的高度。

  文章認為,區域協作幫扶是在中國特定的政治和制度框架下孕育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先發展起來地區幫助扶持欠發達地區、縮小區域差異的創新實踐。它具有三個鮮明的特點和優勢:第一,區域協作幫扶,一般都是在政府組織和協調下開展起來的,可以保持相對穩定,如東西部協作幫扶(扶貧)中省際協作關係自1994年以來多數都比較穩定,各省援藏、援疆的協作關係多數也穩定了很多年,因此能夠成為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幫助欠發達地區可依靠的重要方式和力量;第二,區域協作幫扶參與雙方總體上來說是協商和雙向的關係,可以把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具有優勢的投資、市場主體(企業家)、科技(人才)、就業機會、購買能力,與欠發達地區的投資與發展需求跨區域結合起來,使幫扶項目與方式更契合地方的需求;第三,區域協作幫扶一般採取政府引導下政府部門、市場組織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解決單純市場方式下市場組織在信息搜集、產業配合、投融資方面存在的困難與約束,從而可使區域協作幫扶關係成為義利結合、互利互惠、長期存在的一種協作方式。

  文章指出,中國區域協作幫扶實施數十年,取得了廣泛、豐碩的成果和經驗。其一,區域協作幫扶彌補了中央政府對欠發達地區資金和其他資源投入的不足。如脫貧攻堅期間,東部9省市共向扶貧協作地區投入財政援助和社會幫扶資金1005億多元,東部地區企業赴扶貧協作地區累計投資1萬多億元。除了資金幫扶以外,東部地區還通過幹部與科技人才交流、勞動力流動、技術交流、產業轉移、發展和管理經驗借鑒和分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持了扶貧協作地區的資源與要素投入。

  其二,區域協作幫扶,有力幫助和推動了欠發達地區發展目標的實現與發展能力的提升,在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地區間的和諧和團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區域協作幫扶,通過協作幫助發展產業、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項目,提供和分享就業、商品市場、知識與其他發展機會,交流和融合相互間的情感等,在惠及協作雙方的同時,發揮了推動欠發達地區提升發展能力、實現脫貧和其他發展目標、進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地區間的和諧和團結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其三,區域協作幫扶實踐,豐富和擴充了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的理論,提供了幫助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新的方式。區域協作幫扶,通過更好地發揮政府、市場與社會力量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作用,優化第一、二、三次分配的量、質與時間,同時在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兩方面作用於縮小區域差距和推進共同富裕。

  文章最後說,區域協作幫扶,無疑是中國特色扶貧和發展經驗與智慧的經典範例,是中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在減貧與發展方面的突出體現,是中國對人類減貧和發展治理理論與經驗的重要貢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