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際,好的一面看,軍政交惡的侷限與反撲情勢,於美、俄交鋒姿態有做調整之後,危機層級正在下降;而大陸晚近拉電閘和西安封城,以及擴大糧食自足比率的宣示,正意味貿易依存與中、美關稅戰,各自有了解套和力求發展的分水嶺。
眼前,人力流失和新一波疫情再起,居家上班與辦公場域的配置都需要有創新思考與在資訊管理的方式變革。銳意進取的企業,則不脫自行研發投資或是擴大對資訊服務的購買。只是高消費能力的人口老化與技術勞動力的陸續退出市場,再面對此際依舊無解的排斥移民與配額爭議等內政問題,都只會惡化勞動供給和抬高供應成本的轉嫁考量。
究其實,不僅企業回流美國本土和擴大投資的主動意願,尚未見到有普遍發酵;取得聯邦五百億美元補貼的半導體業,像是INTEL總裁,帕特里克·保羅·格爾辛格(Patrick Paul Gelsinger),更直白的說其公司五年願景取決於能在未來三年間,先和台積電與三星等代工業者形成良好合作。
若再加上零排碳的推動和政府補貼的債務負擔,除非短期間內美國企業能找到技術突破,和有新商業模式來做創收、上稅,否則遲早都要轉嫁給消費者。展望新的一年,老驥伏櫪的拜登,或許要走一條千山獨行的英雄路;再看2022年的經濟成長,將是先求穩紮才能穩打的平陽老虎。
(作者: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副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