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在煙火氣中觸發詩意靈感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10:47:39


 

  這期《詩選刊》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詩人小輯”,收入徐敬亞、鄭小瓊、姚風等人的作品。其中,鄭小瓊的詩歌集中凸顯了作家的社會倫理關懷,可謂這類寫作的代表。詩人以共情人的身份走入城市打工者的心靈內部,特別關注女性勞動者的命運,敘寫她們每日局促“在狹小的齒輪和塑料片”(《夢的詩句》)之間的單調與孤獨,發掘工友們共同的“喜樂與悲傷”(《江西工友》),引發人們對勞動者精神世界的關注。她還敏銳地感受到“陽台上女工們的期望”(《詩的節奏》),並嘗試用詩歌的方式為其造像,塑造個體獨立的生命姿態。面對有著“由鄉入城”體驗的勞動者,如何設身處地去理解他們的鄉愁,為其探索心理的平衡之道,凝聚成寫作者的思考重心。像鄭小瓊這樣,諸多詩人都將知識分子的悲憫意識和擔當精神注入當代歷史,從而有效糾偏了詩歌現場的某些“倫理下移”現象,增強了詩歌言說現實的能力。

  打造屬於自身的文學地理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詩人在實踐“及物”的詩學時,往往會把視角聚焦於對特定地域空間的深邃觀照,思索個體的歷史意識與地理生存空間的聯繫。例如葉延濱的《我的三位重要客人》中,大涼山、黃土原、老秦嶺是抒情者“過命的朋友”,這些地理標誌分別對應了“我”的少時、中年和老年,陪伴和見證了“我”的成長。再如本期《詩集摘要》欄目抽取了大解《河之北》中的部分篇章,山灣、村莊、河水、北風、雲彩……種種自然意象支撐起詩人對故鄉的緬想和認知。看《燕山賦》一詩,詩人滿懷著對“燕山”的敬意:“燕山有幾萬個山頭撐住天空/凡是塌陷的地方/必定有燈火/和疲憊的歸人。”燕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作為其中的凡俗一員,抒情者“居住在山坡下面”,幾十年間與山為伴,培養起與燕山的深厚感情。在詩人的想象空間里,燕山擁有神秘而巨大的精神力量,他連綴起與山相關的記憶片段,目之為靈魂皈依的家園,使地方的風物志和個體的精神史形成彼此互喻的詩性結構。

  很多情況下,詩人都自覺地投入“地方性詩學”或“詩歌地理學”的構建過程,在他們的詩行背後,可以尋見一張張坐標精確的心靈地圖。除了大解的燕山世界,還有江非的平墩湖、雷平陽的昭通、潘維的江南空間、安琪的北京抒寫、古馬的甘肅記憶、張曙光的東北情結、沈葦的新疆風情等,閃現著詩人在文化地理空間的想象力躍動。在《詩人自選詩》欄目里,可以讀到沈葦的19首詩,其中大都與新疆的文化地理相關。他對絲路風景的詩意采擷,對樓蘭歷史的靈性感悟,對當地人情的動態速寫,都是將自我的既往文化記憶與新銳視覺經驗熔鑄於詩,充實了詩歌對西部的文化想象。深入地方性詩學的內部肌理,大多數詩人都試圖將現實中的地理鄉土背景化、意象化,使之被詩化成帶有明顯象徵意味的精神喻體。寫作者或是以地理空間容納個人的成長史,或是把地理標誌物想象為人性純粹、審美和諧、心靈潔淨的理想情境,在空間層面豐富了詩歌的歷史想象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